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八四章 該過年了,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二年元旦的大朝會結束之後,崇禎皇帝在武英殿裡再一次接見了來自朝鮮的三位使者。
一邊給了他們一些微不足道的賞賜,對他們再囑咐幾句,一邊與仍在堅守崗位的孫承宗一起,敲定了前往東江鎮和朝鮮傳旨的使者人選。
既然與朝鮮定下了新的邊界條約,其中的承諾,該做的還是要做。
這就需要有人領著朝鮮使者前去東江鎮傳旨,同時順道前往朝鮮漢京,與朝鮮的小朝廷換約。
這樣的人選不能再派太監前去,畢竟太監的身份是皇帝的家奴,在類似這樣的大明與藩國的交往之中,還是應該由能夠代表大明朝廷的文官前去辦理。
這也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著意培養外交官員的一種方法。
不讓這些文官出去開開眼界,他們就會始終把精力放在朝堂內部的爭鬥上。
至於前往朝鮮的人選,參與談判並簽字的理藩院副使姜曰廣當然得算一個,畢竟這個人去過朝鮮,也算是輕車熟路。
而除了姜曰廣需要前去之外,崇禎皇帝還欽定了軍機舍人李信、翰林院編修張溥兩人跟著一起前往,以曾經出使過朝鮮的姜曰廣為正使,以李信和張溥為副使。
李信自從在崇禎元年考中進士之後,就一直在軍機處舍人職位上忙碌著,雖然不像牛聚明那樣出彩,但也是中規中矩、兢兢業業,讓崇禎皇帝也感到十分放心。
這次以李信為副使,是希望給李信增加一點出使海外的閱歷,讓他熟悉遼東半島、東江鎮以及朝鮮半島周邊的複雜局勢,以便將來能夠重用他。
至於讓翰林院編修張溥也跟著前去,則是希望趕緊把這個喜歡高談闊論、誇誇其談的東林黨新生代的年輕領袖派得越遠越好。
此時此刻,聽到了皇帝的這些安排,一直希望得到一次出使機會的李信,在武英殿裡一邊用筆記錄著皇帝以及殿中諸人的言行,一邊在心中激動不已。
這一世的好友牛金星,在塞北草原上的傳奇經歷,讓沈廷揚和他都是羨慕不已。
當崇禎皇帝提及要有一到兩名副使跟著出去熟悉朝鮮事務的時候,李信以為沈廷揚機會來了,畢竟商貿世家出身的沈廷揚,要比他更加熟悉大海,熟悉海上的相關事務,但是沒想到,轉眼之間,這個機會就落在了自己的頭上。
每年到了過年的這個時候,大明朝廷的各個衙門就都封衙封印,不辦公了,但是現在,內閣和軍機處這樣重要的中樞部門,卻還是需要留下一些舍人當值。
崇禎元年恩科結束之後,被選入內閣和軍機處擔任中書舍人職務的這些新科進士們,一直都還沒有回過家。
這一次,崇禎皇帝給他們也都放了假,所以如今該走的,也都已經回家過年去了。
由於李信的親生父親已經去世,而其本人又與如今當家的大哥,關係不是很好,特別是他本身又被過繼給嗣父李春玉一家,所以到了過年的時候,也沒法會河內過年。
又因為,李信的嗣父李春玉家中有了親生兒子李侔之後,李信的地位一直都很尷尬,想來想去回河內也不是,回杞縣也不是,所以這一次過年,他乾脆就選擇了留在軍機處當值,而讓出身世家大族,又是族中嫡長子的沈廷揚回家過年去了。
沒想到,自己這樣做,反而給自己贏得了一次機會。
當然了,這是李信自己的想法,其實不管沈廷揚在不在,跟著姜曰廣去東江,然後再去朝鮮的差事,崇禎皇帝都是要讓他去的。
李信固然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這樣的人才,卻不能輕易地用在西北或者中原腹地。
這一點,當然沒有人知道皇帝本人的心思。
畢竟原本的歷史上,李信和牛金星都是跟著李自成把大明的天下都給鬧沒了的牛人,這樣的人要麼始終放在身邊使用,要麼就給他放到遠離流賊的地方去,儘量不給他重蹈歷史覆轍的機會。
或許,這只是崇禎皇帝在杞人憂天,但是,誰又能夠保證歷史的慣性不會發揮作用?
若是李信回到了中原,或者到了西北,又遇上了那個帶著他走上了殺官造反之路的俠女紅娘子,那該怎麼辦呢?
如今中原雖然暫時安然無恙,但是西北,卻如同歷史上一樣,已經大亂,誰知道原本歷史上把李信帶到了反賊路上的紅娘子現在躲藏在哪個山頭上當山大王呢?
既然沒有把握做到完全掌控,那還是把李信給派往別的方向上為好。
而剛好,遼東半島和東江鎮的方向,正需要他這樣一個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