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五五章 神兵利器,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了這個時候,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當然早就已經明白了畢懋康、孫元化等人所說之物,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了。

沒錯,孫和鬥演示投擲的所謂轟天雷,正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手榴彈的前身。

其實,歸根溯源的話,手榴彈還真的就是中國人的發明。

最晚到了北宋年間,當時的禁軍和西軍之中,就已經裝備了大量的手榴彈。

只是那時的手榴彈,還叫作震天雷,而且由於黑火藥古方的原因,威力也並不大,就像是一個裝足了普通火藥的大炮仗一樣,在野戰之中最大的作用,或許就是給西夏或者遼軍的騎兵,製造一些混亂罷了。

因為當時的火藥威力不夠,震天雷中的火藥要是裝多了,就投擲不了多遠,要是把藥裝少了,殺傷力又不夠,所以,宋代的時候,震天雷主要被用於守城作戰。

因為在守城戰中,可以過量裝藥,然後給攻城的敵人造成一定的殺傷和威懾。

不過,與大炮仗不同的是,原始的手榴彈或者說震天雷的外殼,多數都是採取土陶、石頭或者陶瓷製作的,裡面除了裝上大量火藥之外,還要裝上各種彈丸,比如碎石、鐵釘、鐵蒺藜等等。

整個形狀,類似石榴一般,面外是光滑的表皮,而裡面則如同石榴籽一樣,裝滿了各種鐵釘、碎石、彈丸等等傷人之物。

而這也正是後世所謂榴彈的起源,榴彈的榴,指的就是石榴的榴。

當然了,這種傳統的原始手榴彈,到了南宋滅亡之後,就已經不常見了,而明初之時,大明軍威之重,也不需要這種主要用於防禦的守城武器,所以也沒有什麼發展。

倒是這種震天雷,隨著蒙古人的西征歐洲,傳到了西方,到了十五世紀的時候,西方人的戰場上就開始出現改進型的手榴彈了。

拿破崙麾下最著名的軍團,就是擲彈兵軍團,而所謂的擲彈兵,實際上就是徒手投擲手榴彈的一個兵種。

因為到了拿破崙的時候,手榴彈的發展已經有了質的變化,火藥威力的大增,使得手榴彈的威力也隨之大增,並且也不再僅僅用於城堡防禦了,而是被拿破崙創造性地集中用於野戰進攻之中。

拿破崙在戰爭史上最大的創舉,恐怕就是火炮在野戰進攻中的大規模集中使用和手榴彈在野戰進攻中的大規模使用了。

不過,拿破崙的這兩個壯舉,今後就要屬於如今這位大明崇禎皇帝陛下了。

因為隨著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對葡萄牙槍炮技師的重用,特別是武備院對於原來工部火藥局的統一監管,大明武備院各個火藥廠生產出來的顆粒黑火藥的質量已經大有提升了。

明朝時候,大明軍隊中的火器普及程度比當時的西方還要廣,但是神機營主力裝備的所謂“神槍”,就製造配備了九萬杆之多。

土木堡之變以後,瓦剌帶著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鎮大舉脅迫明軍放開了居庸關,然後大舉進攻京師,而於謙等明朝大臣之所以能夠取得北京保衛戰的輝煌勝利,靠的就是神機營留在京師的大量火器。

而到了明末之後,之所以在遼東一敗再敗,除了明末明軍火器自身的質量原因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明末朝廷官辦火藥廠生產的火藥質量實在是太差了。

黑火藥的配比比例,明朝的工匠們早就掌握了,但是由於朝廷財政緊張,投入較少,而且火藥生產的精細管理嚴重不到位,到處都是胡亂應付、敷衍了事,使得木炭、硫磺、硝石之中雜質過多。

甚至有的火藥乾脆就是濫竽充數,裡面還摻雜了許多沙土。

這樣一來,裝填了這類劣質火藥的槍炮,要麼打不響,要麼威力小的可憐。

戰場之上,千鈞一髮的危急時刻,一旦發生這樣的問題,主要裝備都是火器的明軍,焉能不敗,焉能不逃?!

這個問題,當然必須高度重視。

恰好,孫和鬥從濠鏡澳帶回來的第二批葡萄牙人中,就有幾個專門製作黑火藥的工匠,一個叫作迪亞士的葡萄牙老水手。

崇禎皇帝接見過孫和鬥等人不久,就在孫和斗的推薦下,被急於解決火藥威力問題的孫元化,任命為武備院火藥局的副使,專門指導武備院火藥生產,並驗收各個火藥廠的成品,火藥的質量一下子就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提升。

而這也是孫和鬥、迪亞士等人敢於向皇帝演示“手榴彈”的根本原因。

孫和鬥演示完了轟天雷的投擲和爆炸之後,圍在皇帝身邊的諸臣,以及如今由鹿善繼的兒子鹿化麟所統帶的拱衛司人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之大院來了個大美人

眉夭夭

我在後宮當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放下教鞭執什麼鞭

不詳

老子三分魅,演到你流淚

我孟浪了

表妹不聽話

一捧月

我真的不想穿越呀

胸中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