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六二章 朝鮮故事,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興祚、劉興治、劉興賢三兄弟麾下的復州兵,經過幾場大戰之後,減員本來是挺嚴重的,到了阿敏北逃、戰事結束之後,三兄弟的復州兵已經只剩下兩千多了。
不過,劉興祚的反正帶來的還有一個連鎖反應,那就是留守復州、金州一帶的自家兄弟劉興基、劉興沛兩個人,聽聞建虜兵敗北逃、自家哥哥反正歸明的訊息之後,立刻也率領各自所部造了建虜後金國的反,帶著復州軍上下的親眷家屬,以及遼東半島復州、蓋州一帶願意歸明的遼東漢民,減掉辮子,拖家帶口,一路逃到了海邊,並在東江鎮水師的接應之下,順利逃到了大海之上。
幾經轉運,全數投奔到了如今大明朝的平壤伯劉興祚這裡。
劉氏兄弟及其麾下倖存的復州軍,見到了自己的子女家人,人人都是大喜過望。
因為,從此之後,這些人對於建虜後金國就再也沒有什麼可顧慮擔心的了。
當然了,家人親眷的到來,以及歸附劉氏兄弟的大量遼東漢民的到來,在讓劉氏兄弟們大喜過望的同時,很快也讓他們感受到了壓力。
這個壓力就是生存的壓力。因為這些人來了以後,都是需要吃飯、需要安居的。
光是皮島附近的幾個島嶼,當然是不夠的,而且東江鎮原本收留的遼東難民就已經多大數十萬,已經沒有多餘的土地予以安置了。
慶幸的是,這些投奔劉氏兄弟的復州兵家屬,以及數千遼東漢民,輾轉抵達東江鎮諸島不久,朝廷的旨意也跟著到來了。
東江鎮大帥毛文龍一戰封侯,成了安東侯的同時,率眾歸來的劉興祚也成了平壤伯。
除此之外,毛文龍、褚憲章上奏的請功捷報,也都批覆回來,立了功的將領皆有升上,整個東江鎮一下子封了一個侯爵、一個伯爵,還有一堆總兵副總兵,當然是皆大歡喜。
然而更令東江鎮上下齊口稱頌皇帝聖明的,則是崇禎皇帝以聖旨的形式,頒給東江鎮五路兵馬的圈地令。
皇帝的圈地令一下,整個東江鎮前後左右中五路兵馬全都沸騰了,包括從遼東遼西逃難來到東江鎮轄內已經十數年之久的遼東漢民們,也跟著激動不已。
他們失去了遼東的家園之後,多少年以來,人人夢寐以求的,就是能夠一個地方安身立命的地方,能夠一片肥沃的土地耕種,能夠重溫幾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往日時光。
可是多少年來,這些東江鎮的老兵們,老兵的家屬們,以及遼東的漢人難民們,只能把這個夢想深深地壓在自己的心底裡,因為他們知道,這不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罷了,說出來也不會有人相信會有美夢成真的那一天。
令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如今的大明皇帝陛下,竟然改變了一直以來對大明自己人摳門摳到了極點,對所謂的鄰國友邦慷慨大方到了極點的秉性,大筆一揮就把鴨綠江東岸到大同江左右的土地,全都賞給了東江鎮的將校士卒以及義民百姓,而且任由他們跑馬圈地,佔為己有!
多少東江鎮的老卒跪地痛哭,可算是讓他們終於等到了這一天了!
因此,朝廷的圈地令一下,自安東侯、平壤伯以下,東江鎮大小將校官佐,以及士卒老兵、義民百姓,爭先恐後,紛紛上岸,忙著圈佔如今安東鎮守府轄內的良田美宅。
一向不甘人後的劉氏兄弟,這一次當然也不例外,特別是這一次,皇帝是把平壤周邊乃至大同江兩岸賞給了東江鎮的右路總兵府,這一片地方可是要比靠近鴨綠江的那片土地,以及北面原來屬於朝鮮所謂咸鏡道的那個地區要好多了。
不僅多為平原,土地更為肥沃,而且這次受到戰火波及不大,將來也離戰火更遠。
所以,為了第一時間搶佔平壤及其平壤周邊的土地,分給跟隨自家兄弟多年的復州軍老兵及其親眷家屬,劉興祚接到了朝廷圈地令的第二天,就帶著麾下倉促湊齊的四千多東江右路軍,登陸上岸,往平壤城快速撲去。
而此時的平壤城中,後金軍撤走之後又回來上任的安平監司尹暄,連一點防備都沒有。
也不怪尹暄這樣的人毫無防備,畢竟如今這個朝鮮國從立國之初,就被大明太祖高皇帝明確列為了不徵之國,幾百年來從來沒有打過朝鮮土地的主意。
而且不僅沒有滅亡了朝鮮,當朝鮮遭逢國難,被倭寇佔領以至於即將往亡國滅種的關鍵時刻,還是大明皇帝自掏腰包,親派大軍趕走了倭寇,恢復了朝鮮國的李氏王朝。
事後,不僅沒有要朝鮮一寸的土地、沒留一支駐軍,而且連打數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