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五六章 野戰火炮,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月來參照佛郎機炮設計鑄造的一款輕型火炮。
十二月的通州,室外雖然寒冷,但是崇禎皇帝的心中卻是火熱的,因為只要有了這些新型火器,那麼挽救大明和華夏的危亡,甚至重振大明和華夏的聲威,就不再是一種虛幻而遙遠的夢想了!
佛郎機炮是一種早期的後裝滑膛加農炮,是一種子母炮,有一個母銃和若干個子銃構成。
對佛郎機炮的仿製,在大明朝的嘉靖年間就已經不是問題了,從仿製的水平和工藝上來看,一點也不比葡萄牙人自己知道的這款中小型野戰火炮差。
早在嘉靖三年,也就是公元一五二四年,大明朝廷的能工巧匠們,就已經仿製成功了第一批小號的佛郎機炮,每門重約二百斤,母銃長三尺,配有四個子銃,當時就開始大量裝備沿邊及沿海軍隊。
自此之後,大明朝廷又相繼仿造出了其他不同型號的佛郎機炮,茅元儀的《武備志》中,就將佛郎機炮分為了五種型號,最先仿製的那種母銃長約一米的,是五號佛郎機。
而一號佛郎機炮則身長九尺,母銃重約八百斤,射程可達五里以上,也就是兩千米以上。
這種佛郎機炮由於身管較細、彈丸較小,所以儘管射程挺遠,但是它的威力,卻不如口徑比它大了數倍的紅夷大炮。
然而這種佛郎機炮卻也有一個紅夷大炮,即神威無敵大將軍炮無法相比的一個優點,那就是炮身自重比較輕,比起動輒兩三千斤的紅夷大炮來說,移動起來相對容易和方便一點。
特別是佛郎機炮是一種後裝子母炮,其裝填擊發的速度,更是紅夷大炮所不能比的。
而如今大明最缺乏的,也正是這樣一種輕型化的、行動式的、裝填快捷、威力遠超虎蹲炮的野戰火炮。
這一次,武備院給崇禎皇帝觀看的,正是改進版和加強版的佛郎機炮。
崇禎皇帝一行人,在畢懋康和孫元化等人的引領下,來到了一處廠房車間之中,屋內的閒雜人等都已經迴避了,只有十數門火炮安靜地擺放著。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是知道佛郎機炮的,所以走上前打眼一看,就知道這是二號或者三號佛郎機炮的形制,母炮的炮身長約兩米左右,安裝在帶有馬車輪子的炮架上,炮架的尾部柱在地上,可以調節炮口的高度和射擊的角度,炮架的尾部還有用來牽引拖拽的鐵環,方便使用馬匹在野外拖拽行進。
再看炮口的口徑,約在三寸左右,換算成後世的計量單位,約莫八厘米到九厘米之間。
這樣的口徑,對於佛郎機炮來說,已經算是大的了,屬於一號佛郎機炮的口徑了。
崇禎皇帝正在思索著這門火炮到底算是哪一款佛郎機炮的時候,孫元化上前躬身說道:“啟稟陛下,此款火炮尚未命名,雖然這款火炮仍是模仿西洋佛郎機炮的款式規格,但是不論口徑,還是材質,包括其射程和威力,都已不是佛郎機炮所能比擬的了。”
崇禎皇帝聽了這話,重新看了看炮口,這才發現,眼前這尊烏黑髮亮的中型火炮,的確不是青銅材質了,也不是容易生鏽,需要常態保養的鑄鐵佛郎機炮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