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二四章 當竟全功,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送走了凌濛初,看著一前一後兩個人在山道上漸行漸遠的背影,蔡懋德等人的心裡其實也有一些忐忑與不安。
這些亂賊戰力當然是渣,但是脾性怎樣,卻是沒人知曉,從他們寧肯人吃人都不肯下山投降的情況看,這些亂賊首領之中絕對有吃了秤砣鐵了心的十惡不赦之徒。
若是亂賊中的這些人狗急跳牆,不按常理出牌,到最後再害了凌濛初的性命,又該如何是好?
不過這些人中,包括浙江總兵張存仁,以及鄭芝龍的弟弟鄭芝虎這樣的武人,經此一事,卻都對凌濛初另眼相看。
一個讀書人,甚至是一個四書五經沒有讀明白的讀書人,居然有這樣視死如歸的勇氣,令他們這些曾經過慣了刀口舔血生涯的武人尤其敬佩。
在他們這些武人看來,讀書人嘛,考上了進士做了官才算是把書讀明白了,才算是成功,而像凌濛初這樣的,讀書讀到年近五十,別說進士了,他連個正經舉人都沒考上,應該算是讀書人中的失敗者了,但是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讀書人中的失敗者居然擁有這樣的膽量和見識。
一天過去了,沒有訊息。
兩天過去了,還是沒有訊息。
直到第三天天色暗淡,夜幕即將降臨,守牆的官軍士卒才隱約望見遠處的山道上步履蹣跚地走下來一個人。
等守牆的官軍士卒點燃了火把投擲過去,才看清楚這個人的樣貌。
這個人正是跟隨署理浙江兵備僉事凌濛初上山勸降的陶根厚。
一直帶著麾下嚴防死守山下土城牆的鄭芝虎,不敢怠慢,立刻帶人將陶根厚接了過來,一路送到蔡懋德的跟前。
夜幕四合,浙江按察使蔡懋德的中軍大帳裡面,燈火通明,往日陪同在側的文武官員們此時一個個都是睜大了眼睛,看著陶根厚,想從他那裡得到凌濛初的訊息。
作為整個剿賊平亂計劃的制定者,蔡懋德的心裡,實際上比別人更加關心凌濛初一行的成敗,當下見了安全歸來的陶根厚,盯著他說道:“凌大人呢,凌大人可還安好?”
又連著餓了兩日、身體非常虛弱的陶根厚強打精神說道:“凌大人沒事。凌大人讓小的先下山來通報訊息,讓小的跟大人們說,事辦成了。這兩天就能下山,讓山下提前準備吃食和營地。”
驟然聽到這個話,大帳之中頓時一片呼氣之聲,蔡懋德以下不拘文官武將都是長長地送了一口氣。
蔡懋德看陶根厚這狀況,連忙讓人給他準備食物和熱水,這時只聽陶根厚又說道:“小的這裡還有凌大人寫給大人的紙條,小的不識字,不知道是寫的是什麼。”
說完這話,陶根厚從自己已經破舊不堪的衣物貼身處取出來一張摺疊著的紙條,遞給了蔡懋德的隨從。
蔡懋德從隨從的手中接過紙條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學生此行,幸不辱命,兩日之內,當競全功。”
蔡懋德看完字條,想了想,遞給了站在不遠處的湖州知府趙建極,趙建極接過來看了看,然後說道:“不錯,的確是凌玄房的親筆!”
直到這個時候,蔡懋德才算是徹底放下心來,點了點頭,說道:“趙知府、文縣令,準備稀粥吃食之事就拜託給你們二人了。”
說完這話,蔡懋德又看向張存仁、鄭芝虎,說道:“張總兵、鄭遊擊,亂民下山之後的安置營地,就交給你們來準備了。”
張存仁、趙建極、鄭芝虎、文若虛等人聽了,都是躬身領命。
安排完了這些事情之後,蔡懋德又連夜寫好了書信,著人把信送往杭州,向閩浙總督溫體仁和浙江巡撫範景文報告湖州府這邊的剿賊進展情況。
時間已經進入三月,溫體仁對蔡懋德的拖延已經十分不滿,一而再再而三地派人送信催促進剿。
畢竟崇禎皇帝開海的詔書早已經傳到了江南,他作為閩浙總督,正處在確定開海地區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不管是福建的泉州,還是浙江的寧波,都是他的該管地區。
作為從京師朝堂上下來的官員,他是知道皇帝心思的,開海的事情皇帝已經籌劃了許久,如今公佈開了,絕對是國之大政,自己必須表現出十二分的重視,才能夠取得皇帝的信任,有朝一日重回朝堂,到了那時,自己是地方總督出身,進入內閣拜相,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但若是浙江這邊的亂子不能儘快平定,他這個總督就顯得有些無能了,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候,一向表現的老奸巨猾的溫體仁,也有點沉不住氣了,顯得十分著急。
畢竟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