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一七章 援兵入浙,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湖州府位於浙江西北,太湖南岸,嘉興府的西面,山勢連綿、森林茂密,但是有山有水,百姓士民在種田之餘,多以以絲織業為生,總體上還算富裕。

湖州府的治所設在此時的烏程縣,這個烏程縣也曾叫作吳興縣,後世的時候廢除了烏程縣以及吳興縣的稱呼,直接叫作了湖州市。

而這裡所說的烏程縣,也正好就是如今的閩浙總督溫體仁的老家。

溫體仁的老家就在這個時代烏程縣的南潯鎮上。

所以,自從接到了嘉興民亂爆發的訊息之後,溫體仁心中就有一些不安和忐忑。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浙江是閩浙總督的轄區,民亂的原因也與自己在閩浙兩地厲行轉移閩浙災民出海安置的政策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民亂爆發的地區距離自己的家鄉實在太近,擔憂自己的親族故舊以及良田美宅受到衝擊,受到影響。

溫體仁的擔心很快就變成了現實。

等到屠阿醜等人率領著亂民放棄了嘉善縣城,一路往西,直奔湖州府而去的時候,溫體仁徹底坐不住了,一邊加快轉遞範景文的奏疏,一邊召集福建的兵馬準備北上浙江平亂。

而此時的福建除了溫體仁到任之後,想辦法從沿海災民中募集來的三千青壯督標之外,其他兵力都無法調動。

這倒不是因為福建都司衛所沒有兵,而是因為這些福建的營兵衛所兵各自分守要地,已經捉襟見肘,調動不得。

浙江民亂爆發之後,知道浙江情形的溫體仁一接到浙江巡撫範景文的報告,就找到福建巡撫熊文燦商議出兵浙江幫助浙江鎮壓民亂之事。

當時熊文燦環顧左右之後,這樣對溫體仁說道:“制軍大人慎思。八閩之地自與浙江不同,鄭芝龍雖然已經歸附朝廷,甘為我大明海上屏障,然而畢竟歸附未久,兼且坐擁精兵過萬,除了水師,更有陸師,若抽調閩兵北上,少了不濟事,多了恐有亂生肘腋之禍啊!”

福建當然是有兵的,雖然俞大猷之子俞諮皋活著的時候,不是鄭芝龍這些海盜們的對手,被鄭芝龍及其部下打得一敗再敗,但是福建沿海的軍備在整個東南沿海三省之中卻已經算是情況最好的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年福建沿海的倭患最嚴重,而倭患解除之後,由於漳州月港這個唯一外貿港口的存在,福建沿海的海盜們也始終比別的地方猖獗得多。

所以,福建的兵備一直都受到朝廷和歷任巡撫的重視,沿著海岸線從北到南,依次分佈著福寧衛、福州衛、鎮東衛、平海衛、永寧衛、鎮海衛六個較為充實的沿海衛所,累計有衛兵一萬四千八百人,水師一萬零三百人,合計水陸兵力共計兩萬五千一百人。

這些兵力看著不少,但這些屬於編制員額,實際上多少不好說,但肯定要少於這個數字。

雖然溫體仁上任閩浙總督之後,對閩浙兩省營兵衛所兵進行了初步的核實,但是吃空餉的情況在明末的都司衛所體系之中,是個很難解決的痼疾,除非你如同九邊監軍御史那樣,一個營頭一個營頭地去實地核對,否則你永遠掌握不了下面的實情。

所以溫體仁在核查之後,心中也給閩浙兩地的營兵衛所兵員數額打了個八折。

然後,照著朝廷給定的編制員額,自募了三千督標,同時也讓巡撫熊文燦按制募集了兩千撫標,只有這新募的五千兵員,才算是這督撫二人能夠實打實地看得見、摸得著、掌握得住的機動兵力。

溫體仁、熊文燦都是三榜進士出身的文官,對鄭芝龍這樣的人有一種天生的不信任,招撫他、任用他不過是出於無奈,出於政績上的考慮,不可能對他真正的放心放手。

這一次也是一樣,溫體仁與熊文燦一說起出兵浙江平亂的事情,熊文燦很自然地就又提起了鄭芝龍所部的巨大威脅。

他們兩人也都知道移民東番必定會進一步壯大鄭芝龍的勢力,但是他們沒有別的辦法,即便深知這是一杯慢性發作的毒酒,也得仰著脖子一口喝進去。

閩浙兩省沿海數十萬災民,是他們根本安置救濟不了的,除了一股腦兒地扔給鄭芝龍,讓他把他們全數運往東番島屯墾安置之外,他們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辦法。

好在福建沿海的災民,早就有出海謀生的風氣,所以對於朝廷將他們遷移到東番安置,並不是那麼抗拒,也因此沒有如同浙江那樣,出現那麼多抗拒移民出海的大小亂賊。

但是,他們仍然不敢掉以輕心。

所以各地衛所的兵力,他們不能抽調,而兩人的督標、撫標,又是如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之大院來了個大美人

眉夭夭

我在後宮當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放下教鞭執什麼鞭

不詳

老子三分魅,演到你流淚

我孟浪了

表妹不聽話

一捧月

我真的不想穿越呀

胸中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