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練兵之法,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收到王之心遣人快馬報回來的訊息,崇禎皇帝總算是放下了心。崇禎皇帝這樣做,當然也有風險。萬一調走了祖大壽,遼西走廊真的玩不轉怎麼辦,寧錦防線真的不堪一擊怎麼辦。
但是,不管怎麼說,如今的崇禎皇帝一想到歷史上遼東戰場的結局,還是認為這個險還是值得一冒。
畢竟歷史上祖大壽始終在遼西抗擊滿清,而滿清最後依然入了關,滅了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既然如此,何不改變一下試試看呢。
如今的祖大壽自然還沒有投靠滿清的心思,但三四年後的第一次投降,只有他一個人隻身逃回,而其子侄輩卻幾乎全部投降了滿清,並出仕擔任了武將官職,對明軍作戰,很難說當時作為錦州總兵祖大壽,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
或許原本歷史上崇禎皇帝殺了袁崇煥,的確是寒了祖大壽的心,但同樣作為袁崇煥愛將的何可綱,卻沒有因此而死亡面前屈服,寧死不降。
所以歸根到底,面對投降或者盡忠,到了最後的關頭,祖大壽的選擇是投降。
這個時空,袁崇煥當然不會被冤殺,但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把以他為首的老祖家一家子調離遼西為上,讓他們去對付流賊,將來總不至於投降流賊吧。
崇禎元年的二月,比往年還是要冷上一些,但是寒冷的天氣終於還是有了轉暖的跡象,天上的太陽有了溫度,牆角有一些倔強的小草,甚至冒出了頭,楊樹柳樹的枝條上也鼓出了芽孢。總之,春天正在慢慢地走近京畿。
通州、遵化和涿州等地的各大工地上,仍然是熱火朝天、一片繁忙。王徵、徐驥派人前往閩粵等地購買土豆、甘薯和玉米良種的人馬,也在一批批地陸續返回,再過個把月就到了育苗種植的時節了,農事院的育苗場裡也是十分忙碌。
徐光啟還要負責籌備三月份開恩科取士的大事,只能抽空到通州指導。
而遵化的各大鐵冶礦場,也已經開始正常運轉,上萬名新募的青壯礦工,在兩千多名原有鐵冶匠人的帶領下,分別在白冶城的周邊,北到馬蘭峪南至玉田、豐潤等地的礦場開工。
原來白冶城鐵廠的二十八座鍊鐵爐,陸續點火冶煉。皇帝親自交辦的水泥混凝土燒造,也在李邦華安排下,由新成立的工部礦冶清吏司督辦下,取得了突破。
成品的三合土,加上磨碎的鐵礦石,一起磨細入爐,高溫燒製以後再加入石膏,然後磨成粉末,兌上適量的水,凝結乾燥之後堅硬如鐵。
燒製成功的訊息傳來,崇禎皇帝自然是高興萬分,當即下令對參與燒製的礦冶司官吏和工匠給予記功和重獎,官吏各升一級、賞銀百兩,而工匠一律賞官並賞銀五十兩,同時設立水泥廠,廣建窯口,大規模按方燒造。
此外,燒木炭的木炭廠,製作焦炭的煤焦廠,也是紛紛開工。李邦華給皇帝的奏報上自豪地說,白冶城周邊煙氣遮天,特別是到了夜裡更是火紅一片。
擁有一顆後世靈魂的崇禎皇帝,看到這裡,只能是苦笑對之了,後世京畿周邊老百姓切齒痛恨的煙塵霧霾,如今卻是工業先進、百業興旺的象徵。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然而如今崇禎皇帝最操心的還是練兵之法。戚繼光的兵書上寫的很清楚,也有練兵實錄可以參考,但是他卻不想完全照搬。戚繼光的練兵之法不是不好,而是太費時間。
儘管戚繼光的練兵之法已經是大明最好的兵法了,但他仍然還沒有擺脫冷兵器時代的戰法,各種複雜的戰陣配合,對士兵的訓練有素要求太高,而如今崇禎皇帝計劃讓涿州大營招募計程車卒,都是流民出身的青壯,要訓練成當年的戚家軍那個標準,需要的時間恐怕就不是一年兩年了。這顯然是不行的了。
崇禎皇帝需要的是速成法。首先要有一個專門使流民青壯去掉流民習氣,而成為一名戰士的場所。這就是涿州的新軍預備大營,將來這裡要成為新軍所有士卒完成基本訓練的地方,成為一個類似流水線一樣計程車兵工廠,一個流民青壯招募進去,三個月或者六個月之後,出來的就是一名具有相當紀律觀念和戰術素養的新軍士卒。在這裡,不需要學習複雜的陣法,不需要掌握專業的技巧,需要反覆訓練的只有兩項,就是體能和紀律。
訓練體能,也不需要太複雜的東西,就是奔跑,規定的時間內跑完規定的里程就好。紀律則要靠佇列和軍棍。在崇禎皇帝的設想中,新軍將來是裝備大量火槍的,先期是大明如今比較普遍的火繩槍,但是下一步逐漸要準備前裝燧發滑膛槍,也許將來有一天還會裝備上後裝燧發線膛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