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一九章 中書舍人,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機處的中書舍人,有進士功名者優先選任,無進士功名者,一律賜同進士出身,皆外放為官。”
崇禎皇帝這麼做,不是說他對現在的中書舍人不滿意,而是說對於中書舍人的崗位,他有了更滿意的人選,那就是新科進士之中的沈廷揚、牛金星等人。
歷史上,沈廷揚就是在崇禎初年以國子監監生的身份選官,以八品官的身份,當上了內閣的中書舍人,並在武英殿當值多年,看崇禎皇帝為遼東糧餉的轉運發愁,是以向皇帝提出了開海運的奏疏。崇禎皇帝大喜之下,令沈廷揚前往松江試行,結果大獲成功,從此受到崇禎的青睞,以監生身份平步青雲。
如今史可法以狀元的身份任職翰林院,暫時也就罷了,其他幾個人才,若是不把他們弄到自己的身邊待著,絕對是對人才的一種浪費。
等他們這些可塑之才,瞭解了朝政的問題,明白了皇帝的心意,然後再放出主政一地,肯定會發揮出更好的作用。
如今在京師會同館裡等候分派官職的新科進士們,相互之間都已經很熟悉了,從三月底貢院的會試結束以來,期間經過了殿試,經過了吏部的考試,先後兩個月的時間朝夕相處,本來天南地北、互不相識的青年俊傑們,也都混成了親如手足的好兄弟。
這種進士間同年之誼,與後世的同學之情,本質是並無多大的不同,畢竟說起來,都是經過了殿試的天子門生嘛,相互之間的情誼反而更有了一層神聖的意味。
如今二三甲進士的最新綜合排名,已經出來了。人人的心裡,對自己的未來,也都有了底數。
史可法雖然已經領受了翰林院的職務,成了如今人人羨慕的翰林,但是他本人的心裡,卻並不是很喜歡這個安排。
因為翰林院並沒有多少實際的事情可幹,主要的職責任務,就是為前幾朝的皇帝,編寫實錄,要麼就是根據內閣的意思,起草各種朝廷的文書,所以主要從事的就是文字工作,而不是自己一開始想象的那樣,上為皇帝分憂,下為百姓造福。
是以,每當與李孟辰、牛金星、李信等人再碰頭聚會,都會有點鬱鬱寡歡,因為這幾個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在選官,李信、牛金星選擇去遼東,李孟辰選擇去登萊,並且相互約定以平遼為志願,更是令史可法羨慕不已。
然而很快,史可法對這幾個人的羨慕,就變成了“同病相憐”了。
崇禎皇帝對禮部和吏部的安排,並沒有做大的改動,不過是把沈廷揚等人提溜出來,放在了內閣和軍機處中書舍人的位置上罷了,其他的大面上的安排仍然照舊。
所以很快,朝廷對於新科進士的安排,就公佈出來了,自然很快就傳到了新科進士們集中居住的會同館,沈廷揚、李孟辰、牛金星、李信這幾個原本選擇了遼東和登萊的人,自然是大吃一驚,本來以為十拿九穩,沒有什麼人競爭的位置,居然落空了。
好在隨後不久,這幾人都被吏部尚書成基命叫了過去,一方面內閣和軍機處中書舍人的職位,雖然級別不高,但是位置卻很重要,畢竟是在皇帝和閣臣身邊任職的,成基命把新科進士新晉的中書舍人們,叫到一起,類似於先行培訓一番。
另一方面,也說了臨時將他們改授為中書舍人的原因,告訴他們這是皇帝的欽點,同時告誡他們不可辜負皇帝和朝廷的信重。
李信等人心中雖然有點遺憾,但是能夠到皇帝和閣臣的身邊任職,而且是皇帝的欽點,之前的那點遺憾,自然很快也就消散無蹤了。
接下來,分別受領了職務的新科進士們,很快各分東西,有去江南的,有去九邊的,有留京師的,相互之間的聚會與話別,不斷地在京師和通州驛官上演著。
而新授中書舍人的這批人,則被皇帝放了一個月的假,願意回鄉探親的可以回鄉,願意留在京師的也可以留在京師,總之一個月之後,必須正式入職。
與眾人紛紛選擇回鄉探親的做法不一樣,沈廷揚、李信、牛金星、李孟辰等人,則不約而同地選擇留在京師,並在京畿、薊遼等地遊歷。
因為自從他們上京趕考以來,京畿周邊接二連三出現的新生事物,實在是令他們大開眼界,之前沒有官身,想去那裡遊歷都不方便,如今有了新科進士、內閣和軍機處中書舍人的官方身份,想去哪裡都方便許多。
不甘閒置的史可法,也以翰林院修撰的身份,上了自己的第一份奏疏,請求皇帝恩准翰林院的新科翰林們、內閣中書舍人們,與留在京師六部觀政的其他新科進士們一樣,可以到京畿周邊觀政採風,瞭解軍政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