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四六章 東籲王朝,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早在嘉靖皇帝在位的時候,葡萄牙人就已經開始了他們對緬甸的滲透。
當時葡萄牙人來往東西方的商船,基本上都是武裝商船,所從事的貿易,也都是半掠奪半強迫的壟斷貿易。
他們最先佔據了莫臥兒帝國南方的西海岸,先是設立貿易據點,然後發展到修建城堡,壟斷當地對外貿易,最後設定總督府,派駐軍隊,從而將當地變為殖民地。
幾十年後,他們接著往東,從印度西海岸發展到了東海岸,然後就開始進入緬甸,在後世緬甸地區的幾個重要地方比如沙廉、卑謬、勃固、毛淡棉等港口地區設立葡萄牙商館,利用當時緬甸地區不同政治勢力之間的戰爭,拉一方,打一方,慢慢地站住了腳跟。
按理說,嘉靖皇帝都在位的時期,大明朝的國力還算可以,若是意識到西方人滲透緬甸的問題,當時就插手,根本不會有葡萄牙人什麼事兒。
但是當時整個明朝東部沿海,從北到南,都在忍受著倭患的折磨,大明朝的軍力、財力,以及大明朝朝廷,從皇帝到大臣的精力和注意力,也都放在了消除倭患這個問題上了。
連復套這樣的事情,都沒有去做,就更別提派人去過問葡萄牙人進入緬甸的事情了。
對於緬甸這個藩屬國長時間不來朝貢,滿朝大臣們也懶得去關注,畢竟朝貢這種行為,對於大明朝來說,屬於賠錢的買賣。
所以沒有人意識到,這其中可能暗含的苗頭或者說危機。
這個苗頭和危機,就是葡萄牙人在對緬甸進行了數十年的滲透後,支援緬甸南部東籲地區的緬族人立國,先是透過戰爭滅掉了緬甸南部的勃固王朝,然後又支援緬族人不斷北上。
公元一五五五年,也就是嘉靖三十四年,莽應龍在葡萄牙人的支援之下,率軍滅掉了雄踞緬甸北方、一直嚮明朝稱臣納貢的緬甸阿瓦王朝,統一了緬甸,建立了東籲王朝。
東籲王朝初興之時,接連遇到了兩任比較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也就是莽瑞體和莽應龍。
莽瑞體和莽應龍透過大肆出賣緬甸的利益,換取葡萄牙人的支援,從葡萄牙人那裡換來了西方的火器,同時也僱傭了大量的葡萄牙僱傭兵。
這也正是莽瑞體和莽應龍父子,能夠迅速強大起來,先後滅到孟族人的勃固王國和撣族人的阿瓦王朝的原因。
不過,也正是因為東籲王朝崛起的過程中,葡萄牙人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東籲王朝建立之後,葡萄牙人在緬甸享有許許多多的特權。
許多沿海的土地城池,被劃給了葡萄牙人作為特區,不僅允許葡萄牙人壟斷緬甸對外貿易,而且允許葡萄牙人在緬甸沿海甚至是內地許多地方購買土地,修建城堡。
而且這些城堡,不允許緬甸人進入,完全是一種國中國的局面,東籲王朝雖然看似強大,卻實際上是葡萄牙的一個半殖民地。
這個東籲王朝的勃興之地東籲城,之前與勃固、阿瓦一樣,在明初明朝最強盛的時候,都接受了明朝的冊封。
永樂年間的時候,莽應龍的祖先,不過是大明朝冊封的一個東籲宣慰使,也叫洞吾宣慰使,地位遠低於勃固和阿瓦。
但是到了統一緬甸之後,東籲王朝透過與葡萄牙人的貿易,裝備了大量西方武器,實力不斷壯大,征服了周邊許多小國家。
而這個時候的大明朝,則正在忙著應付不斷侵犯東南沿海的倭寇,無暇顧及緬甸東籲王朝的擴張。
這在某種程度上,當然是向緬甸發出了一個錯誤的訊號。
萬曆十年的時候,莽應龍病死,他的兒子莽應裡繼位,覺得自己翅膀硬了,不僅不想再向北方的強大鄰居稱臣,而且還要發動戰爭,向北繼續擴張領土。
莽應龍病死的第二年,東籲王朝的新君主莽應裡,開始率領大軍“北伐”,一開始所向披靡,雲南許多土司世家望風歸附,讓東籲王朝佔領了大量原屬明朝的土地。
不過等到明朝還手之後,看似強大的東籲王朝,立刻一敗塗地。
萬曆十一年,公元一五八三年,明軍劉綎、鄧子龍所部軍隊南下,不僅將莽應裡侵入雲南的主力全部殲滅,而且一路南下,佔領了緬甸北方重鎮阿瓦城,消滅了東籲王朝緬軍十數萬。
只不過當時的明朝君臣看不上緬甸那種地方,認為緬甸根本不值得佔領。
一方面緬甸北方都是高山叢林,每年從三四月份開始,天氣就暑熱難耐,而且常常大雨傾盆,空氣非常潮溼,蚊蟲肆虐,蠻煙僰雨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煙瘴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