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四二章 琉球琉球,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這句話,放在任何時候,放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有道理。
崇禎皇帝在紫禁城的後宮之中安享齊人之福的日子,僅僅過去了幾天,就不得不再次從溫柔鄉中抽身出來,重新開始新的一年的奮鬥。
在崇禎三年正旦大朝會的間隙時間,崇禎皇帝趁著更衣休憩的機會,接見了來自朝鮮的使節和安南北朝莫氏的使節,期間做出的幾個決定,特別是關於扶持安南莫氏的幾個決定,很快就遭到了一些得到訊息的六科給事中的質疑和批評。
留值六科廊的禮科給事中邱瑜上書說:“自來天子召見外藩朝貢使臣,祖宗定有一應法度。
“先是禮官伴駕左右,天子始得於宮中接受屬國朝賀,其後朝廷有內閣大學士之設,則必有輔政閣臣在場方得召見外藩。
“禮者,天地之序也,人道之極也。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今陛下恣意妄為,壞此法度,何以為後來者戒也!?臣請陛下反躬自省,謹守法度,以為天下臣民之範也!”
還好,類似這樣的批評,更多的是質疑程式上的問題,而沒有對廣西巡撫衙門和總兵府移駐南寧的問題,以及另設海南巡撫的問題,提出反對意見,因此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不過,這樣的摺子能夠在大朝會結束的第三天一早,就送進了司禮監,送進了乾清宮裡的御書房,也說明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內閣首輔李國鐠和閣臣兼禮部尚書徐光啟等大臣,對於崇禎皇帝趁著這些他們不在而安排召見外藩使節,並且瞞著他們做出了一系列事關重大的決定,委婉地隱晦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崇禎皇帝當然也很敏銳地看出了這種不滿。
因此,理藩院再安排第二撥外藩使節入宮覲見的時候,崇禎皇帝就讓人傳旨,請來了內閣首輔李國鐠和閣臣兼禮部尚書徐光啟,以及軍機大臣英國公張惟賢。
崇禎三年正月初六,宮內宮外,一片喜氣洋洋。
崇禎皇帝也是面帶喜色地,在乾清宮自己的御書房中,迎來了這幾位朝廷的重臣,與這幾個重臣一起接見了來自屬國琉球、蒙古歸附各部,以及來自荷蘭東方殖民地巴達維亞總督府、葡萄牙東方殖民地滿喇甲總督府的使節們。
理藩院院使恭順侯吳惟英、副使姜曰廣照例陪伴接見,而這些使節們也按照老規矩,一個一個地進入乾清宮中接受召見。
排在第一個的屬國琉球的使節。
大明朝的官員們,不管是禮部的,還是理藩院的,就是這樣的臭脾氣。
他們安排皇帝接見使節的時候,根本不管你這個國家的大小或者強弱,而是一切都取決於你在大明的宗藩體系之中所處的位置。
顯然,在這些官員的眼中,朝鮮、安南和琉球這樣的屬國雖小,他們在大明的宗藩體系之中的地位卻高,因此就排在了前面。
至於蒙古各部,當然比這些國家要強大,但是這些蒙古部落在數年之前還都是大明朝的敵國外患之所在,自然被排在了後面。
至於荷蘭人,葡萄牙人,他們當然比排在前面的這些屬國藩部都要強大得多,可是它們卻都是遠離大明疆域的泰西蠻夷。
他們再強大,到了大明朝的京師,也得按照大明朝過去的規矩來。
正因為如此,雖然來自荷屬巴達維亞的荷蘭人畢德諾,以及來自葡萄牙滿喇甲總督府的佩雷斯,一再向姜曰廣等人提出抗議,要求儘快見到崇禎皇帝的面兒,但是卻絲毫也改變不了禮部和理藩院官員們的安排。
崇禎三年正月初六上午辰時,根據理藩院的安排,來到大明京師等待召見已經等了好久的琉球朝貢使節尚義和蔡通,終於等來了大明皇帝的接見,跟著理藩院負責的行人,戰戰兢兢地走進了皇帝在乾清宮東暖閣的書房之中。
這個尚義,是琉球國的“世子”尚質的弟弟,而其父尚奉正是現任琉球群島上最大國家中山國的國王。
琉球群島上還有兩個小國,一個叫做山南,一個叫做山北,屬於尚氏的支系,算是中山國自己在琉球群島上的附屬小藩國。
這幾個小國,合在一起,統稱琉球。
而其中中山國的國主尚氏,從明初以來就受到了大明朝廷的冊封,大明給他的封號,正是琉球國王。
中山國的尚氏,也因為大明朝的冊封,正式獲得了對於整個琉球群島名正言順的統治權。
至於琉球群島上山南、山北這種名為國家,實際上只是一個小部落的地方,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