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一八章 得不償失,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崇禎皇帝在北京城裡督促著軍機大臣、兵部尚書等一干朝中重臣,緊鑼密鼓地推進著五軍都督府重組計劃的同一個時期,大金國天聰汗汗黃臺吉帶著麾下餘部,經過千辛萬苦、長途跋涉,終於回到了遼東地界。
自從當日後金國集賢院裡的後起之秀剛林,在武納格的護送至下,帶著赫圖阿拉被焚、遼東後路遇襲的訊息,衝入歸化城中之後,黃臺吉就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焦慮之中。
直到他帶著麾下剩餘的軍隊,從歸化城裡突圍而出,這種焦慮感也沒有得到絲毫的緩解,反而隨之時間的流逝愈發地焦躁起來。
大金國腹地遭受東江鎮明軍攻擊的訊息,讓他認識到,之前對於明金之間的一系列戰略判斷,都犯了一廂情願和輕敵大意的錯誤。
黃臺吉本來以為,自己熟讀漢人史書,熟知漢人典籍,對於南面的明朝已經十分的瞭解。
但是現在,他卻赫然發現,真實的南朝根本不是自己一直以來所認為的那樣,也不是范文程、寧完我、鮑承先、孫得功等明朝降人降將一再信誓旦旦地向自己保證的那樣。
正是這一點,而不是大金國腹地遭受明軍進攻這個訊息本身,讓他寢食難安,惶恐不已。
特別是這一次攻伐明朝的失敗,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絕對是得不償失,這讓他對於自己之前的一系列決策都追悔莫及。
若是拿下了漠南之後,沒有急著進攻明朝,至少這一次的西征,他是大獲成功的。
或者說在殺胡口晉商的內應之下打入明朝的宣大腹地以後,沒有急著去進攻重兵把守的居庸關,而是滿足於對宣大之地的掠奪,那麼自己這一行仍然是大獲成功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即便是東江鎮、登萊鎮或者遼東鎮的明軍,一起對大金國的後路發動進攻,自己面臨的局面也不至於像現在這麼被動。
說到底,在整個撤退的途中,黃臺吉滿心憂慮的問題,已不是大金國女真八旗究竟遭受了多大損失的問題了,而是接下來,等他回到了遼東之後,回到了瀋陽城裡的汗王宮以後,他該如何鞏固自己地位,重樹自己權威的問題。
至於鑲白旗旗主多鐸的戰死,對於後金國的女真八旗來說,當然也算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了,畢竟後金國女真八旗一共才八個旗主。
但是,對於黃臺吉來說,對此他卻並沒有放在心上。
就像當日多爾袞三兄弟中的老大阿濟格死在朝鮮一樣,多鐸的死,對黃臺吉來說,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當年,他利用阿濟格死在朝鮮這件事,不僅成功地將一直不服自己的阿敏,送進了高牆圈禁,而且還聯合了大貝勒代善,順勢奪了阿濟格的鑲紅旗,將一貫聽命於自己的嶽託,安排到了鑲紅旗的旗主位置之上,把壞事硬生生變成了一件“好事”。
如今多鐸死了,而且沒有子嗣,也就是沒有繼承人。
多鐸唯一的一母同胞親兄弟多爾袞,已經是一旗之主了,不可能兼領兩旗。
而且黃臺吉若是願意,也可以藉著多鐸之死與復州之失,來追究多爾袞的責任。
因此,單說這個多鐸之死本身,對黃臺吉來說,還是有利的事情。
甚至包括赫圖阿拉老城被東江鎮尚可喜所部焚燬這件事情,都可以拿來作為問罪大貝勒代善的由頭。
但是,黃臺吉作為後金國的大汗,或者說作為自封的後金國天聰皇帝,事情卻沒有這麼簡單。
若是他此行遠征南朝得勝而歸,那麼一切都還好說。
他在後金國內的權威,不僅不會受到絲毫的衝擊和影響,而且還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
然而,當初率領大軍離開瀋陽遠征漠南之前的一切盤算,如今全都落空了。
察哈爾的林丹汗的確是被自己趕走了,可是漠南蒙古卻並沒有因此而落入後金國的手中。
相反,自己趕走了林丹汗,卻白白便宜了南朝。
在撤離漠南、北上漠北的路途上,黃臺吉每當想到這一點,就又恨又悔。
特別是,每當他想到在居庸關下、在白登山上,以及在整個攻打南朝的途中戰死的和傷病而死的那些心腹干將、女真將士,黃臺吉就痛不欲生。
在漫漫歸途之中,黃臺吉當著左右的面一次又一次地哀痛不已,要麼嚎啕大哭,要麼默默垂淚。
這個時代,即便並不繞行漠北,從歸化城到瀋陽城,路途也長達兩三千里之遙。
這一回,為了確保歸途上的安全,黃臺吉帶著直領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