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一五章 無話可說,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承宗雖然封了寧城伯的世爵,而且是以軍功封爵,其實已經可以算作是勳貴階層裡的一員,但其作為內閣閣臣以及軍機大臣,仍然站在文班之前列。
軍機大臣英國公張惟賢,也強撐著病體,前來參加了這次朝會。
因為之前有了皇帝的保證,張惟賢雖然仍舊擔心皇帝會聽信朝中文臣紙上談兵的建議,將大明朝建立二百多年的都司衛所制度一舉廢掉,但是終究沒有采取什麼抗拒的舉措。
一者,英國公張惟賢在京師勳貴之中雖然地位尊崇、威望很高,但是時至今日,卻並不非振臂一呼就能應者雲集的人。
因為京師勳貴乃至南都勳貴的圈子,經過之前崇禎皇帝的那一次整肅之後,早就不是鐵板一塊了。
二者,英國公張惟賢年事已高,而且纏綿病榻已久,眼看著已是時日無多了。
這個時候不僅其他勳貴世家不看好跟著他對抗皇帝的前景,就是他自己也不願生出什麼是非來。
牛聚明、李孟辰等人的上書,一送進軍機處,作為軍機大臣之一而且一直心憂此事的英國公張惟賢,很快就看到了。
自打崇禎皇帝即位之後,張惟賢一直都是皇帝身邊的重臣,因此很清楚牛聚明和李孟辰的角色。
這兩個人可都是皇帝欽命安插在兵部的體己人啊!
若是沒有皇帝的授意,這樣的大事,一個職方司郎中,一個兵科給事中又如何敢於冒冒失失發聲!?
與此同時,作為軍機大臣的張惟賢,也知道近衛軍第一鎮、第二鎮返回京畿駐紮的訊息。
再聯想到數日前馬世龍、王輔兩人入宮覲見之後的一番表現,英國公張惟賢知道自己抗拒不了。
所以,在這一次建極殿望日朝會之上,英國公張惟賢只是靜靜地聽著兵部的侍郎們、都察院的都御史們,一個個慷慨激昂地陳說著革新兵制的理由,終究還是默默無言。
京師世襲勳貴之中,那些在京營和五軍都督府之中擔任著各種世襲職務,有資格參加朝議的一干人等,宣城伯衛時泰、惠安伯張慶臻、新建伯王先通,以及寧遠伯李尊祖,清平伯吳尊周,廣寧伯劉嗣恩,彰武伯楊崇猷等人,一個個看著英國公張惟賢不出頭,也都無話可說。
這些如今位在五軍都督府高位之上的世爵勳貴,幾乎清一色地,都是眼前這個崇禎皇帝親自提拔起來推上去的人物。
當初,崇禎皇帝清洗了以成國公朱純臣、撫寧侯朱國弼、襄城伯李國禎等等上一批控制著京營、盤踞在五軍都督府裡面的勳貴之後,將他們提拔上來,安插在現在位置上。
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在後來的歷史上面對流賊進城和滿清入關的時候,表現出了他們對於明室該有的忠誠。
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之前都是靠邊站的勳貴,在五軍都督府和各地都司衛所之中,沒有盤根錯節的利益關聯。
說到底,就是為了這一天。
如今這一天到來了,崇禎皇帝自然就不需要再藏著掖著了。
五月十五日上午,崇禎皇帝坐在建極殿中央高高的御座之上,一邊想著自己的安排有沒有漏洞,一邊似聽非聽地聽著兵部左侍郎兼皇明忠義講武堂祭酒茅元儀滔滔不絕地說著什麼。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祖宗舊制,邊地軍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軍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種。當此之世、當此之時,此制尤可行乎?!
“今理藩院所謂西班牙、葡萄牙,即俗稱佛朗機者,其國本在泰西之地,與我朝遠隔萬里,如今卻乘兵艦、仗炮利,遠渡重洋而來!論其船,不過百條,論其人,不過數千,卻能在南洋滅國無數!”
“又有荷蘭紅毛番者,地近佛朗機,而距我尤遠,近聞其國地狹而近海,農作不興,專事海貿,人口不過百五十萬,不足我大明一府之地,而尤能縱橫於萬里海洋之上!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故聖人上賢不離古,順俗而不偏宜!
“易曰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此之謂也!”
茅元儀慷慨激昂縱橫捭闔地說完這番話,建極殿中一片沉寂,而崇禎皇帝也不想再在這個問題上浪費更多的時間。
畢竟改不改的問題,只要皇帝下定了決心,其他人就是有意見也沒有用。
因為這個時代所謂的國事,說到底,都還是皇帝的家事。
當年嘉靖皇帝即位之後歷時多年的所謂大禮儀事件,大部分的朝臣都站在皇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