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二三章 所為何來,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皇帝得知沈廷揚等人遠赴海外平安歸來,心裡還是很高興的,特別是聽說沈廷揚等人順利抵達了巴達維亞,並且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的總督韋斯見了面、接上了頭,心裡對他們這一行的成果,已經是十分滿意了。
此時驟然聽到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心裡有些莫名其妙,一時之間也搞不清楚這期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聯絡。
但是他明白,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什麼東西能夠促使一個人不得不去做某一件事情的話,那麼歸根結底,只有兩個,一個利益,另一個是恐懼。
唯有這兩個東西,能夠促使一個人去做一件事,甚至也包括他並不喜歡做的事。
朝鮮國、琉球國、喀喇沁部、庫倫部遣使前來覲見,參加宗主國一年一度的正旦大朝會,自然是出於這兩個原因中的一個。
那麼荷蘭人、葡萄牙人以及安南莫氏的使節又是出於那種原因前來呢?
如果是出於利益,他們想要什麼樣的利益呢?
如果是出於恐懼,這就奇怪了,他們又恐懼什麼呢?
沈廷揚、張祥二人跪下請罪之後,崇禎皇帝用手撫摸著下巴上毛茸茸的鬍鬚,沉吟不語,讓書房之中隨時的眾人心裡忐忑不已。
隨著皇帝沉默的時間的變長,書房中的緊張氣氛也濃重起來。
不過,這種緊張的氛圍很快就隨著皇帝的一句話而消散無蹤了。
崇禎皇帝見沈廷揚、張祥跪在地上叩首不起,遂說道:“沒有什麼大不了!帶來就帶來吧!正所謂來的都是客嘛!”
皇帝這話說完,沈廷揚等人頓時鬆了口氣,再次叩首謝恩,糾結了一路的心情頓時輕快了下來。
這時,崇禎皇帝又問:“這些人現在何處?他們來我大明求見,所為何來?”
沈廷揚聽了這話,當即回答道:“啟奏陛下!荷蘭夷、葡萄牙夷以及安南莫氏使節,搭乘微臣船隻一路到了天津。現今由耶穌會教士範德烈陪同,仍在大沽口外船上待命,沒有陛下旨意,臣等自不能讓他們踏入我大明京畿之地一步!
“至於此等番邦使節所為何來,臣等不通夷語,雖有通譯,卻未便深究!而荷蘭夷、葡萄牙夷以及安南莫氏使節亦是語焉不詳,不願深談。
“以臣觀之,此等人遠道而來,恐非為通商貿易一事也!”
聽沈廷揚說完這話,崇禎皇帝點了點頭,看著兩人說道:“沈廷揚、張祥,汝二人此行歷時半年有餘,歷經海上風波,一路輾轉辛苦,你們,受累了!”
沈廷揚、張祥聽了這話,心中感動,叩首說道:“陛下御駕親征,於居庸關外大敗建虜,這才是辛苦!微臣等人得天之佑,一路順風順水,幸不辱命,都是微臣等人本分!陛下過譽!”
這番對話結束,此次覲見也就算到了尾聲,方正化領著沈廷揚、張祥等人準備告退的時候,崇禎皇帝又說道:
“沈廷揚,張祥!這些番邦使節隨你們前來,接下來的朝見事宜,你二人也參與進來!
“另外,沈廷揚,回頭你再去趟理藩院,找吳惟英和姜曰廣,將這些使節帶來京師,與理藩院交接清楚。就說這是朕說的,他們雖是不請自來,我大明卻要以禮相待!”
沈廷揚與張祥等人從天津大沽口靠岸停船之後,一路上策馬狂奔,趕來京師,就是為了能夠儘早把這件事情確定下來。
因為若是錯過了正旦大朝會的時機,像這種已經多年未曾入貢或者從來未曾入貢的使節,想要到京師朝見大明皇帝,那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去了。
沈廷揚雖然沒有弄清楚這些使節執意跟隨前來大明朝見的原因,但是他也知道這些人前來京師,絕不是為了大明朝的正旦大朝會,知道這背後肯定有著重大的原因,或者至少對這些使節所代表的人來說,有著重大而充分的理由。
至於荷蘭人的使節畢德諾(彼得-奴伊思),代表的是荷蘭駐巴達維亞的總督,前來大明的原因,沈廷揚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一個是代表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總部,帶著船隊,在澎湖列島一帶,與大明皇家南洋公司進行貿易。
正式將隸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總部的加利恩號遠洋運輸船,以及船上的火炮、水手、船工、技師等裝置和人員,移交給沈廷揚代表的大明朝廷一方,然後裝載上南洋公司用來交換的價值十萬崇禎銀圓、堆積如山的大明貨物。
另一個,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代表畢德諾,也趁著荷蘭人在東番島南端最後的據點奧倫治城與鄭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