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二六章 戰後局面,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二月初五日,尚可喜、班志富率領倖存的餘部一路衝破躲過各種圍追堵截,奔回江州城的訊息報送到安東城之後,毛文龍很快就傳令東江鎮各路軍隊,各守城池,等敵來攻。
這個時代,尤其是這個季節這個滴水成冰的月份,但凡是主動發起進攻的一方,特別是主動發起攻堅的一方,都是傷亡慘重的一方。
即使有著不少火炮的東江鎮明軍,在離開自己堅守的城池墩堡炮臺之後,頂風冒雪數次強攻鎮江堡,也仍然遭遇了嚴重的傷亡。
鎮江堡雖然數次搖搖欲墜,東門一帶的城牆幾乎已經成了斷壁殘垣,但是堅守鎮江堡的建虜正藍旗大軍就是死戰不退。
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是在整個戰略意圖已經基本達成的情況下,轉守為攻,也就是自毛文龍以下東江鎮各路總兵的一個必然選擇了。
李信奪佔復州城,留守瀋陽的建虜高層可能會無動於衷,因為復州城並不是關乎全域性的城池。
陳繼盛、孔友德等人登陸豆滿江口,以及劉興祚等人奪佔鏡城、俄朵裡城,也都算不上動搖後金國高層戰爭意志的關鍵舉措。
甚至毛文龍攻陷鎮江堡,都不一定能讓留守瀋陽的代善下決心請求黃臺吉回師。
但是攻陷了赫圖阿拉卻不同。
當年毛文龍率眾深入敵後,沿著鴨綠江乘船北進,然後在鴨綠江上游棄舟上岸,攻入建虜後方的時候,一度火燒薩爾滸一帶建虜糧倉,也算是立下了奇功。
但是當時赫圖阿拉一帶建虜駐有重兵,毛文龍所部沒有敢於前去冒險。
而這一次,尚可喜卻做到了。
接到了毛文龍、褚憲章聯名發來的東江鎮戰報,崇禎皇帝自是高興不已,而當值的內閣和軍機處上下更是一片歡欣鼓舞。
尚可喜所部不僅率軍燒了建虜的故都,所謂的龍興之地,而且還生擒了上任奴酋幼子費揚果,然後成功返回東江信地,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天命在我大明啊!
本來已經休沐在家的在京官員,還有東江鎮捷報行經之地的官員,再一次率先掀起了一股歌功頌德的風潮。
各種歌功頌德的奏章,一封接著一封地透過通政使司被送進了內閣大堂,送進了司禮監,最後被送進了崇禎皇帝乾清宮的御書房。
與東江鎮的凱歌奏報不同的是,李信自從上一次報送了奪佔復州城的捷報之後,就一直沒有了動靜,直到最近才又轉經登萊巡撫之手,報送了旅順鎮守府最新的戰況。
自從多鐸輕敵大意中伏身亡之後,多爾袞怒不可遏率領正白旗大軍快速南下,與鑲白旗軍隊會師之後,合兵來攻復州城,欲給自己的同母弟弟報仇雪恨。
但是,早有防備的復州城,並不是多爾袞想攻就能攻下的。
幾次強攻不下之後,多爾袞失去弟弟的痛楚也漸漸平淡,情緒也變得平靜了下來。
再以正常的頭腦和水準盤算一番之後,多爾袞很快就留下一支鑲白旗的軍隊圍城,然後自己率軍退回到復州城以北的永寧堡、五十里堡一帶駐紮,打起了圍點打援的主意。
然而隨著遼東半島上的氣候越來越寒冷,旅順鎮守府所屬的金州城也好,青泥窪堡也好,以及東江鎮左路明軍駐防的紅嘴堡、望海堡也好,並沒有一兵一卒來增援復州城。
與此同時,復州城外負責圍城的鑲白旗軍隊卻也堅持不下去了,終於在十二月初的時候,放棄了復州城,撤圍而去。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李信、張可度等人才第二次把復州城保衛戰的情況再次派人送出。
與遼東轉攻為守的局面大為不同的是,同一時期的西北各地,卻是一直處在持續的攻勢之中。
前番雲集歸化城中的大批明軍,除了山西鎮總兵王國樑奉命率領步兵留守歸化城之外,軍機大臣平陽伯李邦華親率趙率教、祖大壽、曹文詔以及額爾克褚虎爾、哈丹巴特爾各部騎兵,累計兩萬四千餘騎,分作三路縱隊,浩浩蕩蕩地向西開去。
擺在李邦華面前的難題,不是率軍踏著堅冰渡過黃河南下,去佔領河套地區,相反,最大的難題,反而是在白茫茫的冬季大漠草原上,去尋找建虜的西路軍和鄂爾多斯部的駐牧地。
因為不滅了建虜的這股西路軍,不滅了或者收降已經居住河套之地數百年的鄂爾多斯部,那麼大明軍隊對於河套之地的收復,就很難說是真正的收復。
你今天撤軍,他明天又來,難道你還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召集大軍前來複套?
這一次,李邦華在歸化城風雲際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