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如何抉擇,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樂皇帝派遣大軍征服了安南之後,將安南化為了大明的郡縣,但是之後隨著永樂皇帝將目光轉向了北方,先後五次率軍親征漠北,大明朝的軍事重心也跟著不斷往北轉移。
原本派駐在安南境內的精銳明軍,也是一再抽調回北方作戰,而隨著明軍的不斷撤離,安南境內也開始接二連三地不斷髮生叛亂。
其中有的打著陳氏子孫的旗號,有的打著黎氏子孫的旗號,各自煽動起了不少安南人追隨。
就這樣,此起彼伏的叛亂一直持續到了宣德年間,此時打著黎氏子孫旗號的叛軍黎利集團逐漸做大,交趾布政使司在安南境內許多地區已經無法行使有效統治。
宣德二年十一月,宣德皇帝因為多年勞師糜餉而無功,遂下旨交趾三司盡撤軍民北還。
到了宣德五年的時候,黎利遣使朝貢,上表稱臣,請求大明朝廷給予冊封。
宣德皇帝心中不爽,既不想封黎氏為安南國王,但同時又不想再起刀兵,因此以繼續尋訪安南之前的王室陳氏子孫為由,就是不肯封黎利為安南國王。
到了宣德六年,黎利再次遣使朝貢,送來了更多的金銀器物和各種禮物,並且重金賄賂朝臣。
這一次,宣德皇帝終於鬆口,封給了他一個權署安南國事的名號,算是承認了黎氏的地位。
如此,到了正統元年,黎利的兒子黎麟,以恭賀英宗皇帝登極這個理由,再次遣使朝貢,向剛剛登極的英宗皇帝貢獻了大量金銀寶物,終於換得了安南國王的封號。
黎氏得封安南國王之後,很快就鞏固了內部統治,然後就不把大明朝廷放在眼裡了,表面上雖然稱臣依舊,但是私底下卻以安南黎氏王朝的皇帝自居。
比如黎麟得封安南國王之後,私自給自己的父親黎利上諡號為太祖,而黎麟死後,他的繼任者也給黎麟私自上了一個諡號為太宗。
特別是他們表面上奉大明正朔,而私底下則採用自己的年號。
這一點,大明朝廷雖然知道,但卻沒有辦法給以懲罰。
在黎利得封安南國王,在安南建立了黎朝差不多一百年之後,嘉靖六年的時候,一再發生於安南的故事又一次上演了。
黎朝權臣莫登庸篡位,奪了黎氏的安南江山,建立了安南歷史上的莫朝。
此後安南戰亂不斷,忠於黎氏的黎朝臣子擁護著黎氏的一支子孫逃到了南方,成為了南朝。
而篡位的莫氏則佔據著北方,成為了北朝。
與此同時,當年黎氏請封的故事也在莫氏身上重演。
大明朝廷得知安南發生戰亂,權臣莫登庸篡了黎氏的王位,莫名其妙地再一次堅持黎氏為正統,就是不肯認可莫氏的王位。
直到嘉靖十九年的時候,在莫登庸不知道第多少次遣使請降、上表稱臣之後,嘉靖皇帝終於點頭同意接受其歸附,不過卻削安南國為安南都統使司,只授予了莫登庸安南都統使的職務,算是確認了莫氏統治安南的地位。
莫氏的安南北朝因為是權臣篡位,所謂地位始終不是很穩,在北朝的統治基礎也不是很牢固,不僅始終沒有能夠消滅南朝黎氏,而且自己反而越來越衰弱。
數十年後,到了萬曆二十年的前後,南朝黎氏逐漸又強盛了起來,不斷往北收復失地。
萬曆二十年,南朝黎氏軍隊攻克北朝都城升龍府,莫朝所謂的英宗莫茂洽被殺,莫朝宗室莫敬止繼位,率軍退往高平。
萬曆二十一年,南朝黎氏軍隊繼續進攻莫氏,莫敬止以及莫朝宗室子弟戰敗被俘,然後被斬首示眾。
莫敬止死後,莫朝遺臣找到了莫敬止的一個弟弟,叫作莫敬恭的,重新擁立為帝,繼續在高平一帶與黎氏抗衡。
天啟三年,南朝黎氏的權臣鄭梉派南朝的大軍攻陷了高平,北朝莫氏的當家人莫敬恭,及其皇太子在這一場戰爭中被黎軍擒殺。
此後,莫敬恭的侄子莫敬寬在莫朝遺臣莫玉輦的支援之下,繼任莫朝的帝位,同時逃入明朝境內,以大明欽封安南都統使的名義,向大明朝廷求救。
天啟五年,在大明朝廷的干涉之下,安南南朝黎氏的軍隊被迫退出了高平,然後莫敬寬在大明的支援下,又帶著莫氏的遺臣和所剩不多的軍隊,回到了高平,繼續莫氏對安南北部高平一帶的統治。
這個莫敬寬,史稱莫光祖。
不過從此之後,安南的北朝莫氏日趨衰弱,已經處在了滅亡的邊緣。
而這一次前來北京朝見崇禎皇帝的莫敬完,正是這個莫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