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八零章 新的安排,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許虞卿原是東林黨人中的骨幹分子。不過自從之前在皇帝御駕親征的問題上,與兵部職方司郎中牛聚明走到了一起之後,就成了朝中清流的眼中釘。
在得到了皇帝賞識的同時,許虞卿也淪為了清流言官們眼中的小人和倖臣,他的立場也就越來越讓他以前的同僚們難以捉摸了。
至於賈繼春這個人就不用說了,如今已經完全淪為了皇帝手中的一把刀。
雖然賈繼春揣摩皇帝的心意也有跑偏的時候,但是絕大多數的時候都還是極力順著皇帝的心意來的。
賈繼春這樣做,雖然讓朝中的清流言官們十分不齒,朝野風評簡直差到沒朋友,但是他的職務,卻是一年一個臺階,輕輕鬆鬆地就幹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高位。
而許國榮這個人物,則在崇禎三年正旦大朝會的前夕,才算是回到京師,正式交卸了崇禎皇帝之前交給他和另外一位都察院御史姜思睿的巡視天下驛路、清理天下驛政的欽差事務。
許國榮與姜思睿回到京師之後不久,就被崇禎皇帝任命為都察院巡驛副都御史和巡驛僉都御史,專司監察天下驛政事務。
驛政事務歸兵部管,他們上書議論兵部尚書的人選也算是合情合理。
不過,這幾個人上書請求免去孫承宗的兵部尚書一職,卻並不是因為有什麼陰謀,或者揣摩錯了皇帝的心意。
這其中的原因,只是因為孫承宗剛被授予了一等寧城伯的世爵。
大明朝的文官集團不管是東林黨人,還是非東林黨人,在對待宗室藩王和勳貴世家的問題上,還是很有默契的,態度很少有不一致的時候。
世爵勳貴不得出任六部堂官,也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後大明朝廷的一個鐵律。
特別是一些非常傑出的文官比如明初的劉基,中期的王陽明,原本是文官集團的頂樑柱,封了伯爵之後,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勳貴世家的一員,想當六部尚書,或者成為內閣閣臣也就沒有了機會。
勳貴要麼在家閒著,要麼只能出任武職,也就是擔任南北兩都五軍都督府裡的世襲職務。
這一次,孫承宗封了一等寧城伯,旨意一下,就成了朝中文官們爭議的物件。
對於他的內閣輔臣兼軍機大臣的職務,沒人敢輕易提出質疑。
畢竟針對孫承宗提出了這個問題之後,李邦華也要受到牽連。
要想同時以這個原因,免去兩位內閣輔臣的大學士職務,那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如果提出免去孫承宗兵部尚書的職務,那卻是很有可能的。
這幾個人的奏疏一上,崇禎皇帝很快就明白了他們的意思。
對他來說,這是一個無可無不可的事情。
孫承宗掛著兵部尚書的名頭,但在京師主持兵部工作的時候卻也不多,一直都崇禎皇帝直接向兵部幾個當值的侍郎交辦任務,也並沒有耽誤什麼事情,相反效率還更高。
同時也是出於將孫承宗這個曾經東林黨的同路人,從東林黨的那一邊拽出來,進一步將文官集團的那池子水攪和得更渾一點,崇禎皇帝就很快同意了這幾個人的奏請。
而接替孫承宗擔任兵部尚書的人選,崇禎皇帝也沒有徵求任何人的意見。
在同意免去孫承宗兵部尚書職務的同時,直接就定了直隸總督南居易來接任這一職務。
因此,這次建極殿朔日朝會上宣佈的第三件事請,就是對直隸總督南居益的任命。
南居益在任福建巡撫的時候,曾經督率水師船隊,在澎湖一帶大戰荷蘭人的艦隊,並且取得了勝利,使得荷蘭人不僅不敢再騷擾福建沿海,而且狼狽撤離了澎湖列島,最後逃往大員而去。
可以說,南居益算得上此時整個大明朝上下的督撫大臣之中,對於海外形勢,特別是對於海軍的重要性,比較有認識的一個人了。
這也是崇禎皇帝自從讓南居益起復之後,一再提拔重用他的根本原因。
與此同時,崇禎皇帝下令撤銷了天津巡撫這個職務設定,以前兵部左侍郎、現任天津巡撫梁廷棟,接任南居益的直隸總督職務,並且下旨將直隸總督駐地由通州遷往天津城。
天津三衛在衛所改制之後,全部改為了州縣,而一個天津巡撫,實際上也就管理著幾個縣以及沿海的防務,實在是有點不倫不類。
崇禎皇帝也藉著這一次的機會,將梁廷棟升為了直隸總督,然後撤銷了天津巡撫之設,將天津降格為府,由原來擔任天津兵備道的沈廷揚兼任天津知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