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八六章 蕭規曹隨,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三年三月初,莫名其妙地被封為欽差出使藏地的禮部侍郎蔣德璟,跟著薩木騰敖斯爾活佛,帶著大隊人馬物資,一起浩浩蕩蕩地離開了京師。

所以,當等得有點心慌慌的一等奉恩侯額璘臣聽聞此事,再次前往理藩院求見吳惟英的時候,崇禎皇帝對於鄂爾多斯諸部蒙古人的安排,已經定下來了,只是他還被矇在鼓裡,不知道而已。

“鄂爾多斯部牧民既然歸附大明,即是陛下赤子!只是汝部先投林丹,再附女真,若是繼續留之原地,大明朝廷何以服眾?!

“汝等鄂部貴人,今後居留京師,朝夕侍奉天子,坐享世爵世祿,豈不美哉?!此天子所以厚待汝部也!

“至於汝部牧民部眾,汝等既來京師,此輩人即已與汝等無干!留置原地也好,遷徙他處也罷,又有什麼異同?!

“今日奉恩侯既然親自來問,我等也不瞞你,陛下已應許烏素圖召活佛之所請,欽命鄂部遷轉藏地大寶法王轄區安置!”

說完了這話,恭順侯吳惟英臉上帶著耐人尋味的微笑,看著目瞪口呆的額璘臣,繼續說道:

“汝部貴人在京侍奉天子,部眾牧民入藏侍奉活佛法王,這可是鄂爾多斯諸部莫大的福緣!奉恩侯該當上表謝恩才是啊!”

聽了恭順侯等人的話,額璘臣呆立不語良久,最終悵然而去。

兩日之後,崇禎皇帝在乾清宮中,看到了奉恩侯額璘臣等人署名由理藩院轉呈的謝恩奏章。

說起來,崇禎皇帝並不是非要把定居河套之地已經多年的鄂爾多斯諸部蒙古人換個地方安置。

四五萬的人口規模,而且中大多都還是老弱,實際上對於今時今日的大明算不上太大的威脅。

最終之所以還是決定接受薩木騰敖斯爾活佛和理藩院提出來的這個有點異想天開的主意,主要也是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若是額璘臣等人歸附之後,崇禎皇帝還像大明朝之前的皇帝們做的那樣,只是簡單冊封了事,然後仍將這些蒙古貴族的上層人物留在其本部之中,那麼短則數年、長則數十年之後,這些邊地部落又會成為大明邊地之患。

尤其是河套之地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一旦鄂爾多斯諸部的人馬再次發展壯大或者投靠了漠西蒙古,那麼立刻就會成為大明的心腹之患。

為此,崇禎皇帝將鄂爾多斯部的上層悉數召入京師,封爵定居。

然而此舉固然能夠使得鄂爾多斯諸部失去共主、群龍無首,從此一盤散沙、翻不起大浪,但卻避免不了鄂爾多斯諸部蒙古人被其他蒙古部落所招攬。

特別是在林丹汗率部進入青海的情況下,河套與青海之間只隔著一個狹窄的河西走廊,失去了共主的鄂爾多斯蒙古人,反而很有可能重新前往依附林丹汗。

如此一來,豈不白白便宜了林丹汗?!

至於將其重新安置在漠南的問題,崇禎皇帝連考慮都沒有考慮過。

人口眾多的漠南蒙古各部好不容易在林丹汗、女真人和大明軍隊的輪番佔領之下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你現在在安置過去一支多達四五萬人的蒙古部落,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

所以思前想後,唯有薩木騰敖斯爾活佛提出來的這個主意,反倒是對大明最為有利的了。

一來鄂爾多斯諸部遷入藏地,不僅斷了林丹汗重回河套進而重回漠南的念想,而且也會立刻將林丹汗的注意力吸引到青海以南的藏地去.

二來鄂爾多斯諸部遷入藏地,此時身在藏地的明封大寶法王、俺達汗封的達賴喇嘛等藏地黃教僧王們,或許就不會為了急於應對林丹汗進入青海藏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派人去聯絡漠西蒙古各部求援,請和碩特部首領圖魯拜琥入藏,建立和碩特汗國了。

如此一來,漠西蒙古中的準格爾部,也許就不會那麼快統一漠西,迅速崛起了。

這其中的因果關係,可以說是一環扣著一環。

劍走偏鋒式地讓鄂爾多斯人入藏,或許最終難以避免林丹汗西遷青海在歷史上引起的連鎖反應,但是至少可以適當地緩解一下烏斯藏地區黃教僧王們的緊張情緒,為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將來收拾青藏等地贏得一段相對寬裕的時間。

崇禎三年三月初八日,崇禎皇帝帶著兩位在京的閣臣首輔李國鐠與閣臣徐光啟,在紫禁城前朝文華殿裡,一起召見了入宮陛辭的地方督撫,其中就包括梁廷棟、馬士英兩個。

在崇禎皇帝的親自主持之下,轉任兵部尚書南居益向接替其直隸總督職務的梁廷棟簡單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之大院來了個大美人

眉夭夭

我在後宮當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放下教鞭執什麼鞭

不詳

老子三分魅,演到你流淚

我孟浪了

表妹不聽話

一捧月

我真的不想穿越呀

胸中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