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三四章 拋諸腦後,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管是不是所謂的逼宮請願吧,如今這位崇禎皇帝都已經下定了決心,那就是你幹你的,我幹我的。
默默盤算了一會兒之後,崇禎皇帝讓人傳來了錦衣衛指揮使鞏永固和天策衛指揮使高文采。
兩人來此途中已經得了百官雲集端門請願的這個訊息,此時也都是神情緊張、內心慌亂。
相比之下,反倒是從未經歷過這種事情的崇禎皇帝,卻是要淡定得多了。
崇禎皇帝令錦衣衛、天策衛與羽林衛士卒相互銜接配合,緊閉端門和午門,不得皇帝手諭不可放一人由端門、午門入宮。
與此同時,崇禎皇帝也告訴鞏永固、李若璉、高文采三人,端門外雲集的官員,若有上書奏章可著人收取送入,只要他們沒有出格、越軌之舉動,一概可以不聞不問。
既不允許值守大內的三衛士卒出言恐嚇,也不允許對雲集端門的大小官員進行武力驅趕。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很清楚,那些聽說皇帝要御駕親征就鼓掌叫好架秧子起鬨的人,不一定安的是什麼好心,而那些聲言反對極力阻止的人,也並不都是顢頇迂腐的書生意氣。
大明朝的朝政運轉,自然有大明朝的一套規矩。
若是在皇帝御駕親征這樣的大事面前,竟然沒有一個文官進士出言反對,那倒反而不是如今這個大明朝文官的風骨做派了。
只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有著自己的理想、報復和打算,而這些理想、抱負和打算,又不是當前這些請願的文官所能夠全部接受的,因此也就只好對他們置若罔聞了。
到了上午巳時,在京師城內的部、院、六科、府、寺等大小衙門,之前未能參與過建極殿特別朝會的大小官員們,除了頭天建極殿朝會的參與者以外,剩下的幾乎全都來到了端門外的廣場上集會情願。
他們的訴求只有一個,那就是請皇帝重新下旨收回成命,另選賢能前往居庸關坐鎮禦敵。
說來說去,就是叫皇帝不要御駕親征。
這些參加端門情願的官員們,也不說話,只是在端門外按照官職大小一排排地跪著。
每個人的面前,都擺放著自己的上書請罷親征的奏章。
因為沒有各自部門堂官或者較高階別官員的參與,也缺少了往日那些擅長組織煽動的東林黨骨幹的振臂疾呼,這批集會請願的官員們,明顯屬於一群烏合之眾。
在端門四周密集如林的槍口和刺刀下,沒有人敢於去衝撞緊閉的端門,也沒有敢於大聲喧譁,驚擾了紫禁城中的安靜。
就這樣,六七百名曾經有資格在紫禁城皇極殿中參加元旦大朝會的京官們,直愣愣地跪在端門外的廣場上吹著冷風,從早上吹到晚上。
期間,錦衣衛指揮使鞏永固著人收走了每個人面前的奏章,然後就再也沒有了下文。
崇禎皇帝則始終沒有露面。
既沒有一道聖旨,也沒有一句口諭,就當端門外的這數百人不存在一樣。
而身在深宮之中,與端門相距遙遠的皇后周氏,此時此刻更是端門外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
就在京師的大多數官員雲集端門外請罷親征的同一時間,崇禎皇帝一點也沒有耽誤了該辦的要緊事情。
崇禎皇帝將內閣首輔李國鐠、軍機大臣英國公張惟賢、錦衣衛指揮使駙馬都尉鞏永固、神機營提督兼五城兵馬司都指揮使劉文炳,以及五軍都督府幾位都督,從紫禁城的側門,召來了乾清宮中,並請皇后親自到場。
崇禎皇帝讓內閣首輔李國鐠和英國公張惟賢領著眾人,以大禮參拜了皇后周氏,又交代了一番留守京師的事務,而他自己即於當日下午,輕裝簡從、悄沒聲息地,帶著閣臣徐光啟、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錦衣衛北鎮撫使王國興等一眾隨行人員,從東華門離開了紫禁城。
除了這幾位大員,這一次隨從皇帝御駕親征的還有不少人,比如戶部上書畢自嚴,工部尚書畢懋康、兵部右侍郎兼武備院總監孫元化,以及軍機處、御前侍從武官處、錦衣衛北鎮撫司等一眾親隨人員。
至於端門外雲集情願的官員們,崇禎皇帝回答他們的方法,跟當年的正德皇帝是一樣的,那就是你們人多勢眾可以,大不了我一走了之。
畢竟皇帝御駕親征的旨意,在建極殿的大朝會上議定了,而且已經下達了,那就沒有更改的必要。
說起那些雲集端門的官員之所為,於公當然是為了皇帝好,為了大明好,而且道德上無可挑剔。
但是於私,那就不好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