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零一章 三不剌川,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漠南蒙古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尤其是在平坦無垠的三不剌川,在寒風怒號、大雪紛飛的嚴冬,若是能夠有一座堅固的城池可以立足容身,若是能夠有一個房頂能夠遮擋風雪,那將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情。
就在黃臺吉身在庫庫和屯的行宮之中下享受這樣的“幸福”,同時下定了決心準備回撤遼東之際,鑲黃旗年輕旗主豪格的心中,就充滿著對任意一座城池的無限嚮往。
可是他在三不剌川註定找不到這樣的一座城池,來躲避沒完沒了的風雪,來躲避比風雪更加讓他心力憔悴的明軍騎兵。
早在少年時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豪格就跟著八旗軍隊外出征戰,治軍帶兵,行軍打仗,早就不是問題了。
雖然他在城府智謀一直有所不足,讓素重謀略的黃臺吉不甚滿意,但是其衝鋒陷陣的剽悍武勇,就是黃臺吉也對這個長子感到自豪。
黃臺吉之所以讓他獨領一旗,也說明了他對豪格這個長子基本認可的一個態度。
自從豪格奉命跟著嶽託作為東路偏師去到宣府、薊鎮明軍防區的交界地帶之後,先是駐兵獨石口外牽制了兩地明軍的大量兵力,後來聽說正黃旗破殺胡口而入,而且嶽託也率領鑲紅旗大軍攻克得勝口,從得勝口長驅直入大明宣大腹地,豪格也心癢難耐,沒過多久,就開始猛攻孤懸於塞北的獨石口。
然而,獨石口卻與得勝口、殺胡口大為不同。
因為獨石口距離薊鎮較近,距離京師較近的原因,奉命巡視塞北邊備的孫承宗,將從京師武備院辛苦運至塞外的神威無敵大將軍炮,也就是武備院所屬白冶城鑄炮廠仿製的紅夷大炮,劃撥了十門給獨石堡裝備。
而坐鎮獨石口的宣府鎮副總兵鄧祖禹也不是等閒之輩,自從到任之後,就用心整修城防,將孤懸於塞北的獨石堡防線經營得密不透風。
等到豪格指揮著鑲黃旗的大軍壓陣,逼迫著心存疑慮不想攻堅的科爾沁左翼貝勒齋桑率軍猛攻獨石堡的時候,不光是齋桑所部科爾沁人被城頭的箭雨和霹靂彈打得死傷慘重,就是身在兩三里外督戰的鑲黃旗大軍,也被城頭的十門紅夷大炮打得連番後退。
這一次猛攻獨石堡失敗之後,終於認清了形勢的豪格,在鑲黃旗大臣揚善、伊遜以及固山額真巴賴山、索海等人的勸說之下,轉而去攻多倫諾爾,希望將獨石堡內的明軍引誘出來,然後野戰殲滅。
但是,鄧祖禹根本不為所動。
不過豪格等人的做法,卻成功地引來了孫承宗統率的熱河堡明軍、薊鎮邊外明軍的大舉前來。
十一月二十一日,身在多倫諾爾以東一片永備工事之後的孫承宗,接到了來自居庸關的,要他立刻組織人馬發起反擊的旨意。
次日清晨,早就已經壓抑不住建功立業之雄心的曹文詔麾下武烈營五千騎兵,當先衝出了這一片平原之上週長五里有餘的八卦型超大營盤。
武烈營五千騎兵在曹文詔指揮下分作三路,分別從八卦型明軍大營的乾門(西北)、兌門(正西)、坤門(西南)三個方向疾馳出去,直衝書數里外剛剛抵達多倫諾爾附近的鑲黃旗前鋒騎兵阿哈尼堪所部。
與此同時,孫承宗則在大營中央,指揮著建昌營、三屯營大量的步兵弓箭手、長矛手以及火槍手和炮手們,在一段段胸牆背後、一條條入營的道路之上嚴陣以待。
曹文詔所部騎兵的衝陣與挑釁,自然激起了鑲黃旗先鋒悍將阿哈尼堪的憤怒,兩軍在多倫諾爾土城與孫承宗八卦大營之間空曠而平坦的原野上,激戰了大半個時辰,最後以豪格、齋桑所率主力抵達、曹文詔所部丟下數百位墜馬死傷計程車卒撤回明軍大營而結束。
不過,曹文詔的出擊也給阿哈尼堪所部鑲紅旗前鋒騎兵造成了幾乎相當的死傷。
豪格率領主力抵達之後,很快就在阿哈尼堪的建議之下,指揮著麾下主力人馬,對明軍營地發起了進攻。
在他看來,明軍居於堅城之中的時候,他的兩萬多騎兵發揮不出多大的戰力,但是到了平原野地之上,就憑眼前這一座由一道道低矮的土石胸牆組成的大營,如何能夠抵擋得住他麾下多達兩萬六千多騎的大軍?!
而身為鑲黃旗總管旗務大臣、協管旗務大臣的揚善和伊遜,左右翼固山額真巴賴山、索海等人,也都是這麼認為的。
在他們這些人的心中,明軍就是明軍,沒有了堅城,他們什麼都不是。
就這樣,豪格率領的鑲黃旗將近六十多個牛錄大軍,以及科爾沁左翼貝勒齋桑在猛攻獨石口之後剩下的五千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