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零七章 不世之功,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黃臺吉帶著僅剩的女真和蒙古三萬人馬,從庫庫和屯突圍北上的第二天中午,趙率教、祖大壽、曹文詔和多倫部首領哈丹巴特爾等人率領的大批騎兵隊伍,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庫庫和屯城外。

然而此時,軍機大臣平陽伯李邦華,已經在頭一天率軍進駐了這座塞北雄城。

而黃臺吉麾下的建虜和蒙古兵殘部,更是早已經消失在北方的漫天風雪之中了。

趙率教、祖大壽、曹文詔等人攢足了勁頭前來,卻發現庫庫和屯已經落入山西鎮明軍之手,而奴酋及其麾下的建虜和蒙古僕從軍也已經逃往更北方,人人心中都是遺憾無比。

只是這個季節的草原之上,風雪肆虐,行軍困難,平日裡每天卯足了勁兒可以快速行軍三百里的明軍騎兵,到了這個時候,每天策馬跑上一半的路程,都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至於在這個季節頂著嚴寒風雪,繼續北上瀚海追擊建虜騎兵,包括多倫部首領哈丹巴特爾這個蒙古漢子都是連連搖頭。

所以,這些人雖然感到遺憾,但卻也無可奈何。

當日中午,幾個人被山西鎮總兵王國樑接進了城中,趕忙前來拜見大明朝廷的軍機大臣平陽伯李邦華。

幾個人進到城中,來到了李邦華的督師部院之中。

趙率教和祖大壽兩位掛將軍印的經制總兵官,分別向李邦華稟報了多倫諾爾和大同方向的戰局戰況。

與此同時,這幾個新到的總兵大將,為了彌補未能將建虜留在漠南的遺憾,一起向大明朝的這位軍機大臣請令,願意率領各部騎兵護著李邦華這位閣老軍機大臣,繼續往西,前去收復河套之地。

祖大壽說:“閣部大人!卑職聽聞,奴酋初南下,林丹汗即向西奔逃,而奴酋亦曾派遣了一支偏師西去追擊。

“想來鄂爾多斯諸部必然連番苦戰,今日建虜北逃,其西行偏師亦必不能久留。

“鄂爾多斯諸部經此一戰,實力必損,且林丹汗西逃,漠南無主,大人率數萬大軍西去,踏冰渡河而臨之,或可不戰而取也!此誠吾輩鎮守疆臣不世之功也!”

祖大壽的說法,深得趙率教、曹文詔等人的認同,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向李邦華表達著求戰之心。

李邦華聽了這些總兵大將的求戰之語,心中也是激盪不已。

收復河套,對於他這樣的文臣來說,更是由來已久的一個夢想。

這個夢想,從大明孝宗皇帝、武宗皇帝的時候,就已經成了不少有志於收復大明失地的文官武將的夙願。

到了嘉靖皇帝在位的時候,時任三邊總督的曾銑,向嘉靖皇帝上了《請復河套疏》,提出了收復河套的建議和請求。

曾銑的想法,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贊同,但卻沒有得到其他朝臣的支援。

因為當時,東南沿海面臨著嚴重的倭患,大明軍事的重心放在了東南,而西北邊地盤踞河套之地的鄂爾多斯諸部首領濟農(時稱吉囊,此人是俺達汗之弟)也頗為不弱。

同時,大同邊外漠南地區的俺達汗也是剛剛興起不久,兵鋒正盛。

所以,曾銑的提法雖好,卻並沒有能夠得到河套周邊地帶陝、甘、寧、固、延諸鎮邊臣的支援。

這些人大多都是保持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用兵失敗,激怒了套虜與俺達,反而引火燒身,致使蒙韃犯邊。

不過,曾銑的提議,卻得到了時任內閣首輔夏言的支援。

就這樣,在嘉靖皇帝和時任內閣首輔夏言的支援下,曾銑調集了一批軍隊,開始發起了復套的戰爭。

然而,曾銑的做法,因為沒有得到其他沿邊撫鎮之臣的鼎力支援,以至於先勝而後敗,靡師耗餉兩年時間,最後徒勞而無功。

曾銑兩年無功,朝廷的風向迅速變化,而嘉靖皇帝的心意也發生了改變。

一心想要趕走夏言而上位的嚴嵩,趁機糾集了一幫朝臣,大肆攻擊彈劾曾銑欺君,而且把矛頭指向了當時的首輔夏言。

結果,夏言在黨爭之中黯然下臺,首輔之位被嚴嵩所取代。

而失去了夏言支援的曾銑,下場則更慘,不僅丟官罷職,而且被政敵嚴嵩、仇鸞等人告以欺君之罪,最終竟然被逮捕入京,斬首棄市,成為了嘉靖朝殘酷黨爭的犧牲品。

曾銑被斬首棄市之後沒過多久,土默特部的俺達汗和鄂爾多斯部的濟農相繼率軍犯邊,而當年支援曾銑復套的前首輔夏言,也在嚴嵩的攀誣之下,被愛翻舊賬的嘉靖皇帝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之大院來了個大美人

眉夭夭

我在後宮當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放下教鞭執什麼鞭

不詳

老子三分魅,演到你流淚

我孟浪了

表妹不聽話

一捧月

我真的不想穿越呀

胸中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