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零七章 調兵遣將,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天下午,就在武英殿之中,崇禎皇帝藉著錦衣衛和東廠陸續從遼東傳來的緊急軍情,快刀斬亂麻地定下了這樣幾條決策:
遣人速帶著崇禎皇帝的手諭出古北口,趕赴熱河堡。
去向坐鎮熱河鎮守府整飭薊鎮邊外塞北屯田軍備等事務的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孫承宗傳令。
令其於熱河堡,統一節制排程薊鎮邊外、遼東邊外,以及烏拉哈達都指揮使司範圍內所有兵馬,整軍備戰嚴陣以待。
同時,令軍機大臣英國公張惟賢帶武備院總監兵部侍郎孫元化,手持皇帝聖旨,趕赴涿州新軍訓練大營。
以涿州新軍訓練大營欽命團練總兵官王輔為都統制,涿州新軍訓練大營欽命坐營監軍方孔炤為監軍御史,就地驗收、選編和裝備皇家近衛軍第二鎮。
出身東江鎮副總兵的老將王輔,一年半來,以其東江鎮特有的冷血與殘酷,按照皇帝欽定的新軍操典,兢兢業業地練出了三萬餘人的合格新軍。
如今,本人終於迎來了軍事生涯的第二春,成為了皇家近衛軍第二鎮的都統制。
同任涿州新軍訓練大營團練總兵官的老將朱梅,也熬出了頭,接替王輔,成為涿州新軍訓練大營的一把手。
而隨著涿州大營坐營監軍方孔炤升任近衛軍第二鎮監軍御史,涿州大營的監軍副使黃道周,也跟著水漲船高,升任涿州大營坐營監軍。
此前奉命在涿州大營選練新軍已經一年半了的其他各個將領,如今也面臨著成為近衛軍第二鎮左協、右協、中軍各標統制官的遴選。
除了親自欽定任命王輔和方孔炤這兩個人以外,崇禎皇帝將選任近衛軍第二鎮副都統的權力,交給了軍機大臣英國公張惟賢和兵部侍郎武備院總監孫元化。
然後將遴選第二鎮左右協各標統制官的權力,交給了王輔和方孔炤二人。
與此同時,左右協各標統制官以下的營官階層,一共十五個位置,崇禎皇帝卻一口氣欽定了六個人。
一道手諭,就將身邊已經算是老資格的侍從武官賀贊、侯拱極、尤養鯤、曹鼎蛟四人,以及講武堂第一期畢業之後留在講武堂中擔任教官的惠世顯、李鴻嗣兩人,派到預備揀選編成的近衛軍第二鎮擔任標下營官。
當然,除了傳旨孫承宗坐鎮熱河堡整軍備戰,以及讓張惟賢、孫元化等人儘快選編裝備近衛軍第二鎮以外,崇禎皇帝也讓鞏永固同時派出了多支人馬,押運著崇禎二年第四季度的軍餉,往西趕去宣府、大同,往東渡海趕赴登萊、東江,前去傳令備戰。
九月十二日中午,崇禎皇帝在武英殿中與眾人定下了這幾條決策的第三天,來自遼東督師府的軍情奏報,送進了軍機處,並且很快就被送到了崇禎皇帝的手中。
與鹿善繼報送的奏疏,前後腳被送進乾清宮中的,還有身在錦州的司禮監隨堂太監鄭之惠透過東廠渠道送到皇帝手中的一封密報。
鹿善繼在遼東督師府的公開奏報之中,進一步確認建虜大軍的進兵方向,建虜果然不是北上,而是繞道鐵嶺、開原一帶,匯合了駐防在鐵嶺一帶的鑲紅旗旗主貝勒嶽託,然後一路往西北進發,直奔科爾沁而去。
如今廣寧城在建虜昂阿拉的手,大淩河又在德格類的手中,遼東鎮的夜不收們想要打探建虜的訊息,比過去要困難許多倍了。
但是建虜的行蹤,卻瞞不住如今在廣寧西北、在鐵嶺以西放牧的庫倫部的牧羊人們。
黃臺吉率領的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和鑲紅旗大軍,旗丁戰兵加上包衣僕從多達十萬餘人。
這麼大的行軍規模,而且多是騎兵或者騎馬步兵,無論如何也難以掩飾行蹤。
因此,黃臺吉的大軍過後,庫倫部的那顏恩赫巴雅爾,很快就得到了線報,並且立刻就派人快馬南下,將這個訊息送到了義州城中。
庫倫部是個小部落,男女老少所有人口加在一起不過萬餘口而已,能夠張弓騎馬成為騎兵的青壯男子只有兩千多人。
像這樣的小部落,面對氣勢洶洶、浩浩蕩蕩的建虜大軍,擱在往日註定是望風請降立刻歸附成為後金國附庸的命運,根本沒有別的選擇。
這一次,庫倫部的那顏,烏蘭哈達都指揮使司旗下庫倫衛的指揮使恩赫巴雅爾,經過了短暫的動搖和猶豫之後,最終還是選擇站在大明朝的一邊。
敖漢部和奈曼部的下場讓他由衷的恐懼,每當想起那一座座矗立在草原上的屍塔京觀,恩赫巴雅爾都感到後怕,若不是當時臨陣倒戈,弱小的庫倫部也會是一樣滅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