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九七章 說到做到,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鵝項嶺大捷的第二天上午,奢崇明的頭顱,也在繞道貴陽得到確認之後,又被貴州巡按御史王應華親自帶著,送到了鵝項嶺下的官軍大營之中。

大喜過望的朱燮元,召集鵝項嶺前線的所有官軍將領,以及跟著官軍剿水西的各地土司將領,齊聚在自己的中軍大帳之中。

朱燮元一邊重審了自己之前對眾將士的許諾,一邊命人將奢崇明、安邦彥的人頭,一起擺放在一張長案之上,讓所有的官軍將,領特別是那些來自雲南、廣西的土司將領們前來圍觀。

眾將圍觀之後,就是傳首各營。

而與此同時,朱燮元也讓本職是南京兵部左侍郎的武之望,帶著貴州巡按御史王應華,在鵝項嶺下的各部官軍營地之中,記錄有功將士及陣亡將士之名錄。

當天晚上,朱燮元奮筆疾書了整整一夜,將四月以來進剿水西的前前後後,功功過過,以及下一步在水西改土歸流大賞有功將士等等建議,一股腦兒地寫了一份萬言書。

次日一早,即派出一隊精幹人員,帶著奏摺與奢安二人的頭顱,快馬北上,走敘永,過瀘州,經重慶,然後順江而下至武昌,再從武昌上岸往北,一路露布報捷趕赴京師。

歷來報喪是越慢越好,而報喜則是越快越好。

從赤水附近的鵝項嶺北上敘永,然後輾轉再至京師,平常需要兩個月左右。

若是一直走水路,兩個月也下不來。

但是這一次,朱燮元千叮嚀萬囑咐,讓遞送捷報的人馬一定要快。

所以這一次,遞送捷報的人馬一路上過驛換馬、水陸兼程,從武昌北上之後更是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北行,六月裡的最後一天出發,到了八月裡的第一天,就將奢安授首、西南平定的捷報送進了京師,送到了期盼西南勝利已經期盼了很久的崇禎皇帝手中。

原本的歷史之上,奢崇明和安邦彥兩人直到八月中下旬的時候,才在鵝項嶺兵敗身死。

奢崇明死於亂軍之中,具體死在誰手上,說不清楚,還有的說是兵敗自殺。

而陣斬安邦彥的功勞屬於誰,就更是一筆糊塗官司了。

四川總兵官侯良柱堅持說殺死安邦彥的是其麾下將領,但又說不出到底是誰。

而貴州總兵官許成名則堅持說陣斬安邦彥的人,是自己的麾下將領趙國璽。

許成名這個貴州總兵官,是朱燮元麾下的得力干將,所以近水樓臺先得月,他的說法得到了朱燮元的採信。

因此,歷史上朱燮元把除掉安邦彥的大功記在了許成名和他的貴州軍身上,然而此舉不僅造成了侯良柱對朱燮元、許成名的憤恨,而且很快就在朝野之前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四川巡撫尹同皋、布政使張倫等人,都站在侯良柱的一邊,紛紛上書攻擊朱燮元,說朱燮元放縱士卒燒殺搶掠,袒護貴州兵將而苛待川軍,對川軍的功勞視而不見,一味袒護許成名,等等。

與此同時,因為朱燮元剿水西殺戮過重,朝廷之上的大批清流御史聽風就是雨,紛紛上書彈劾朱燮元,要求崇禎皇帝派人問罪朱燮元,搞得剛剛剷除了奢崇明安邦彥的朱燮元,不得不一再上書求去。

好在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多少有點心眼,沒有臨陣撤換朱燮元。

不過奢崇明、安邦彥兵敗身死之後,因為侯良柱與許成名之間爭功而造成的巨大爭議,使得當時平定了奢安之亂的將帥大多沒有得到應有的封賞。

朱燮元保住了雲貴總督兼貴州巡撫的位置,但是沒有得到爵位,崇禎皇帝只給了他一個左柱國的榮譽職務,讓他繼續坐鎮貴陽,穩定西南。

其他有功將領,比如秦良玉,侯良柱,許成名等人,也都只是給了榮譽性的品秩提升,而沒有得到實打實的封賞。

立下了平定奢安之亂這樣的大功,卻沒有一個人因此得到爵位,這在明朝的歷史上是不正常的。

而且朝野之間關於朱燮元的各種爭議,也導致了朱燮元在後來改變了對待水西安氏的態度。

歷史上的崇禎三年春,被各種彈劾搞得焦頭爛額的朱燮元,為了儘快穩定西南的局勢,最後接受了安位的率眾歸降。

而崇禎皇帝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得不捏著鼻子繼續保留了這個叛亂了將近十年之久的水西土司世家。

結果,幾年過去之後,朱燮元死在任上,水西安氏再次發動叛亂。

雖然這些後續的一次又一次叛亂,都是旋起旋滅的那種,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每逢建虜入侵或者北方動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之大院來了個大美人

眉夭夭

我在後宮當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放下教鞭執什麼鞭

不詳

老子三分魅,演到你流淚

我孟浪了

表妹不聽話

一捧月

我真的不想穿越呀

胸中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