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六六章 曙光乍現,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戰,近衛軍新編第二鎮死傷最重的,正是麻登雲、孫祖壽帶去梨花尖水門處的那三營騎兵。
這些騎馬上城步戰的騎兵,沒有裝備新式的火器,身上的戚刀盔甲雖然十分精良,但論單兵作戰能力仍然不是建虜精銳的對手。
登上城頭緊急補位的三千人,傷亡了一半還多。
不過正所謂泥沙淘盡始到金,經歷過建虜正藍旗辮子兵瘋狂進攻還能倖存下來的那些人,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精銳,成為這三個營頭裡的骨幹。
紫荊關下的激戰結束之後的第二天早上,王輔和方孔炤二人聯名的捷報,就被一隊緊急派出的信使快馬送往了居庸關方向。
與此同時,十一月十七日的上午,原本計劃要等到莽古爾泰的訊息傳來之後再做決定的黃臺吉,也再次怒氣衝衝地率領著麾下的建虜和蒙古大軍,來到了八達嶺下。
而這一切,卻要從杜勳跟著滿珠習禮手下的兩個科爾沁騎兵來到懷來城說起。
十一月十六日的上午,杜勳滿肚子忐忑不安地,跟著兩個語言不通的科爾沁騎兵,一起離開了居庸關。
來自滿珠習禮麾下的兩個科爾沁騎兵,一前一後,將杜勳夾在中間,沿著時寬時窄的軍都陘一路往北。
滿珠習禮進入居庸關後,崇禎皇帝沒有限制他的自由,反倒讓牛聚明將他與其麾下侍從安排到了一起,給予了皇親國戚的禮遇。
等到定下了杜勳作為答覆的使者之後,牛聚明又讓滿珠習禮自己挑選兩名科爾沁的侍從人員陪同前去。
且說,杜勳三人離開了八達嶺所在的山谷出口之後,地勢逐漸開闊起來,三人轉而往西,一路來到了榆林堡外。
在榆林堡,三人遇到了奉命留駐此地警戒居庸關方向明軍的正黃旗牛錄額真何洛會。
何洛會一看來了明使,留下本牛錄的一名分得拔什庫(牛錄額額的副手)守衛榆林堡,自己親自帶著數十騎精銳,押送三人去了懷來城。
黃臺吉聽說居庸關那邊這麼快就有了回應,心中也是急切,立刻就讓人將杜勳三人帶到了他如今所居的前懷來衛指揮使官署召見。
十一月十六日下午未時,也就是紫荊嶺上的激戰剛剛落下帷幕的同一個時間,黃臺吉在懷來城中的行宮之中高官雲集,建虜正黃旗、鑲紅旗的貝勒大臣們,漠南蒙古歸附後金的各部首領們,又一次聚在了一起,人人都在等待著居庸關送來的答覆。
這個答覆到底是什麼樣,對於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來說,都是相當的重要。
若是居庸關方向的明朝大臣或者鎮守大將屈服了,甚至距離居庸關並不遙遠的明朝京師的君臣屈服了,那可就太好了。
因為對任何一位真正有頭腦的首領來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佳的選擇。
但若是明朝一邊沒有屈服,那麼又該如何呢?
天氣越來越冷了,桑乾河上都結了冰,人馬已經可以踏冰而過。
這對以騎兵為主力的建虜和蒙古軍隊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
可是這麼多建虜和蒙古軍隊進入明朝腹地,又有大同、宣府這樣的堅城未下,屹立在他們的身後,若是屯兵敵境,久而無功,他們也是沒有辦法一直等待下去的。
不管接下來到底是進攻,還是撤退,都必須要儘快做出決定了。
這也是這兩天來,嶽託、達爾漢、范文程等人一再向黃臺吉進諫的內容。
當然,這也是黃臺吉如今的想法。
畢竟,在明朝境內駐留的時間越久,他心中對於遼東後路的不安之感,就越是鮮明。
桑乾河都結冰了,鴨綠江只會凍得比桑乾河更加徹底!
那麼已經休養生息了一年的遼東鎮、東江鎮明軍,聽聞我大金國八旗主力破邊而入明朝腹地,還會繼續老實下去嗎?
他們要是一直這麼老實下去還好說,可若是不老實,大金國的後路豈不危險?
若是自己能夠快打斬亂麻進抵明國京師城下,那麼一切都還好說,屆時遼東明軍鐵騎必將回師救援北京,如此的話,單單一個東江鎮,他黃臺吉還沒有放在心上。
可是如今這個局面,卻與當初的設想不大相同,自己率領的大軍與明朝京師之間,可還隔著一座居庸關。
黃臺吉一邊繼續想著這些惱人的問題,一邊派人去傳何洛會帶明朝使者來見。
片刻功夫過去,何洛會帶著杜勳和那兩個科爾沁的騎兵來到了眾人所在的行宮前院大堂。
杜勳竭力想要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