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五八章 滿珠習禮,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姜鑲帶來的關於殺胡口陷落的內情,給了崇禎皇帝一個完美的理由去抄沒那些漢奸商人的財富。
同時也給了崇禎皇帝一個完美的理由來堵住所有批評反對的嘴巴。
不過,與姜鑲一同從紫荊關來到居庸關的另一路信使,卻也帶來了莽古爾泰所部正藍旗軍隊和蒙古僕從軍肆虐紫荊關外的敵情。
莽古爾泰從大同城下率軍南下渾源州和蔚州之後,將在大同城外積攢的怒氣,全都發洩了出來。
而沒有巨炮助戰,也沒有大軍堅守的渾源城,在莽古爾泰率軍強攻兩天之後,終於被建虜攻上城頭,而全城百姓也在城破之後被屠殺殆盡。
渾源州城一下,處在大同鎮東南端小塊盆地之中的幾個小縣城,更不是建虜大軍和蒙古僕從軍的對手,一個接著一個被相繼攻破。
到了十一月中旬的時候,有點厭倦了攻打堅城的莽古爾泰所部,放棄了久攻不下的蔚州城,轉而往南分兵搶掠財富人口,同時距離紫荊關也是越來越近。
自從皇帝御駕親臨居庸關的事情確定之後,保定巡撫丁魁楚和保定總兵陳洪範兩人,就徵集了保定一帶的營兵和衛所軍隊一萬餘人,來到了保定西北的紫荊關坐鎮。
丁魁楚與丁啟睿叔侄倆,在明末的歷史上名氣不小,但其實都是平庸之人。
盛世太平年間,或許可以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在明末亂世,這類人卻是指望不上。
可是丁魁楚這個時候,恰恰就在保定巡撫的任上,你也不能單純因為自己對人家將來可能犯下的錯誤,或者可能的混賬作為有成見,就毫無理由地予以罷免或者撤換吧。
包括陳洪範這樣的角色,也是如此。
他們花費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時間,在大明朝的官僚體制之中一步步地熬到了現在這個位置,你一句話就罷免了或者撤換了,也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不過,崇禎皇帝終究對這些人還是不放心,不僅預先安排了盧象升整合北直隸南北和黃河以北的軍事力量,而且還向紫荊關派來了王輔、方孔的新編近衛軍第二鎮一萬六千餘人。
並且明旨以老將王輔為主、陳洪範為副,讓丁魁楚停留易州,專職負責民夫青壯徵集和糧草輜重轉運等後方勤務。
王輔趕到後,很快就依山就勢把個紫荊關一線大小關口堡壘,經營得滴水不漏。
莽古爾泰率軍在紫荊關附近逡巡來去,見紫荊關一帶明軍已經嚴陣以待,始終沒有發動進攻。
而紫荊關一帶的明軍,六成是王輔和方孔麾下新編的近衛軍第二鎮,四成是丁魁楚與陳洪範率領的保定兵。
所以,他們也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建虜既然不來攻,他們也都沒敢急著出戰。
兩邊就這樣維持著一個對峙的狀態。
丁魁楚、方孔等人派來的信使,將紫荊關外建虜情形送到了居庸關之後,崇禎皇帝對於黃臺吉從殺胡口入關之後的整個局勢,很快就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瞭解。
豪格率領鑲黃旗仍留駐在獨石口外,一邊牽制宣府軍隊南下,一邊防備薊鎮邊外熱河堡一帶官軍西進。
黃臺吉親領正黃旗,帶著嶽託的鑲紅旗肆虐大同和宣府,到處攻城略地,搶奪財富和人口。
而莽古爾泰和他的正藍旗,則南下攻取的渾源州等地,進兵到了紫荊關以北地帶。
在他看來,如果沒有意外,這也是這一次建虜入關所能夠達到的巔峰狀態了。
對於來自丁魁楚和方孔等人的敵情奏報,崇禎皇帝並沒有作出特別的部署和安排,只是在回覆給他們的旨意中,反覆叮囑務必精誠合作、堅守關城,守住就算有功。
那一天,居庸關永勝樓中的御前會議開到半夜方才結束。
第二天天一亮,各路人馬很快就行動起來了,該去太原的去太原,該去張家口的去張家口,該回紫荊關的紫荊關。
緊接著,十一月十五日下午,剛剛佈置好了這些事務的崇禎皇帝,就又在永勝樓中接到了居庸關北關外甕城軍都門守將黃得功等人的報告。
說是軍都門外有人騎馬打著一面白旗,請求入關送信,而且來人自稱是科爾沁左翼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的家人。
聽到這個訊息,崇禎皇帝略一想就知道,這肯定又是黃臺吉在搞什麼把戲了。
不過如今這位崇禎皇帝,並不擔心黃臺吉的這些小把戲,所以,很快就讓人傳了隨駕同在居庸關的兵部職方司郎中牛聚明前去處理。
同時也讓人傳了幾位大臣、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