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五五章 勃然大怒,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臺吉這邊左思右想忙著調整部署的時候,崇禎皇帝在居庸關中,也接到了來自紫荊關的敵情通報。
與此同時也見到了途徑紫荊關輾轉反側來到居庸關的姜鑲。
從朔州及時逃出,打著通風報信並且請求援兵的旗號,姜鑲一路逃進了寧武關。
姜鑲在寧武關見到了坐鎮此地的山西鎮監軍御史王嘉徵,不僅向王嘉徵報告了殺胡口的情況下,也向王嘉徵報告了建虜大軍一路南下攻克朔平城,並且圍了朔州城的訊息。
王嘉徵得知這個訊息同樣是大驚失色,作為山西鎮的監軍御史,朝廷的訊息只要到了山西鎮的地界,他肯定是較早知道的人物之一。
但是短短數日之內,建虜從殺胡口破邊而入,此時訊息還在從大同送往京師的路上。
所以姜鑲一路南逃,跑到寧武關的時候,山西鎮上下根本不可能從朝廷那裡得到有關建虜入關的訊息。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後來賣了大明賣大順,投降了滿清之後又反滿清的姜鑲,這一次還算是有點功勞的。
王嘉徵得到了姜鑲的急報之後,第二天調集了駐守寧武關的山西鎮軍隊,正要以王廉和傅濟庭為將去救援朔州,卻又得到了朔州城破的訊息。
大量來自朔州城方向的百姓,逃到了寧武關下,他們不僅給王嘉徵帶來了朔州城破的訊息,也給王嘉徵帶來一個收容和安置難民的難題。
當然了,這個難題是王嘉徵的難題,卻不是姜鑲的難題。
朔州城破的訊息傳來,王嘉徵認為姜鑲所說屬實,又是從殺胡口一路南下的軍官,直到寧武關以北直到殺胡口的全部情況,所以就乾脆派了他,前往太原報信。
就這樣姜鑲又被派到了太原,帶著山西鎮監軍御史王嘉徵的書信,拜見了山西巡撫張曉,緊接著又被山西巡撫張曉派人送到了雁門關,去面見此時已經接到了崇禎皇帝的旨意,緊急趕赴雁門關坐鎮的內閣輔臣兼軍機大臣李邦華。
此時的李邦華正為不明內長城以外的建虜敵情而著急。
建虜大軍從殺胡口破邊而入之後,短短十日之內就已經縱橫大同鎮的幾乎整個轄區。
趕到雁門關坐鎮的李邦華心急如焚,連著讓山西總兵王國樑往北面派出了數支哨探隊伍,但卻沒有一支帶回來讓李邦華能夠清楚瞭解大同和宣府局勢的訊息。
要麼出去之後數日不回,從此音訊全無,要麼就是倉皇逃回,說出的訊息匪夷所思聳人聽聞。
因此,李邦華、王國樑見到了姜鑲,拿到了監軍御史王嘉徵、山西巡撫張曉的書信之後,很快就將對殺胡口、朔平、朔州情況十分明瞭的姜鑲,徑直帶著李邦華的奏報,從山西境內繞道紫荊關背後,趕往行在報信。
當然,等到姜鑲帶著李邦華等人發自雁門關的奏報繞路趕到居庸關的時候,崇禎皇帝對於大同鎮和宣府鎮的情況已經有所瞭解了。
崇禎皇帝抵達居庸關之前前期接到過大同巡撫範復粹等人的奏報,後來到了居庸關之後,與大同的訊息斷絕,但是有身在陽和衛的監軍御史吳甡和身在宣府各地的李養衝、侯世祿、倪元璐等人的訊息。
不過見到了姜鑲,前前後後瞭解了殺胡口的變亂,瞭解了大同右衛和朔州城的情況,崇禎皇帝對於眼前的局面總算是有了一個更真切的瞭解。
特別是當他聽到姜鑲說起殺胡口內以范家商號為主的山西商會,竟然膽大妄為到私自武裝商兵攻打殺胡口南關城姜鑲所部,幫助建虜拿下殺胡口,當時就勃然大怒。
就在永勝樓中,崇禎皇帝當著所有隨駕文武大臣總兵將官們的面兒,將手中的茶碗,狠狠地率在了地上,摔得稀碎,嚇得所有隨駕伴駕的文官、武將、侍從、內臣等等各色人物,全都跪在了地上請罪。
這其中,當然有的人的確是覺得自己有罪的。
比如說,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使王國興。
因為錦衣衛擔負有反間諜、抓內應、除奸細的職責和使命,而北鎮撫司除此之外,如今還擔負有監察百官和錦衣衛其他各司的履職盡責情況。
殺胡口出現這樣的問題,錦衣衛逃不了責任,而北鎮撫司自然也逃不了責任。
擱在以前,錦衣衛的北鎮撫司與南鎮撫司分工十分明確,北鎮撫司負責監察大明朝的官僚系統,而南鎮撫司監督錦衣衛自身的官僚系統。
也就是說,南鎮撫司相當於錦衣衛自身的內務衙門。
不過現在,南鎮撫司移駐南京,監督整個南京廣場和長江以南各地的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