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九二章 打破平衡,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伊爾登等人趕到蓋州報告情況的當日中午,多爾袞在蓋州城內釋出命令,傳令召集正白旗大軍集結待命。
正白旗與鑲白旗一樣,由於兩兄弟為黃臺吉所忌,他們與建虜八旗之中的兩黃旗、兩紅旗這些靠著黃臺吉的支援迅速膨脹起來的龐然大物不同,還都是二十個牛錄的編制。
不是多爾袞兄弟不想擴充自己旗下牛錄,實在是遼南沿海以及遼東半島金州以北的地區沒有多少人口。
當年劉興祚還是劉愛塔的時候,因為被部下出賣,說他與登萊巡撫袁可立暗中聯絡圖謀南渡投奔登萊,奴兒哈赤雖然沒有殺了劉興祚,但卻殺了他的一個被指證出來的弟弟。
與此同時,遼東半島上特別是金州以南的人口,都被奴兒哈赤下令內遷,一方面要削弱劉氏兄弟的力量,同時也是要斷絕這些漢人百姓與退守海島上的明軍的聯絡。
就是在這一次禁海與內遷的過程中,大量不願內遷,不願成為女真人莊屯包衣奴隸的漢人被屠殺。
除了逃往海上,依附東江鎮或者登萊鎮軍隊生存的百姓以外,其他的要麼成為了女真八旗披甲旗丁的包衣奴隸,要麼就是被殺掉了。
大明從進軍東北驅逐蒙元之後二百多年間,鼓勵漢人移民屯墾遼東半島所形成的金州、復州、蓋州、海州四衛之地毀於一旦,四衛之地上的軍屯民屯百姓,也被奴兒哈赤一網打盡。
後來隨著劉興祚的反正歸明,大量依附劉氏兄弟生存的遼東漢民隨即逃往海島,在東江鎮的護送之下,如今都遷往了平壤、元山一帶,沒有跟著逃走的,也倒在了隨後前來鎮壓復州之亂的兩白旗屠刀之下。
所以等到兩白旗的大軍,再次平定了金州以北的復州、蓋州之地的時候,遼東半島雖然地方不小,但是人口已然所剩無幾。
兩白旗從屠殺和搶掠之中收穫了大量財富和土地,但卻沒有收穫多少有用的人口。
多爾袞和多鐸透過將兩白旗的大量旗丁,從遼陽、瀋陽、撫順等地的莊屯,遷往蓋州、復州之地以後,透過分配土地,設立新的莊屯,讓更多的成年旗丁單獨開戶。
兩個人透過這樣的方式,巧妙地讓自己旗下的牛錄數量增加了三分之一,都從南下駐防之前的十五個牛錄,增加到了二十個牛錄。
只是這樣的增加速度,當然比不上黃臺吉一次北征收編的野人女真和北山女真牛錄多。
就在多爾袞傳令正白旗大軍到蓋州城集結待命的第二天傍晚,正白旗的二十個牛錄旗丁,包括四個牛錄的正白旗護軍擺牙喇兵,全部集結到位。
十月三十日一大早,多爾袞留下正白旗總管大臣喀克都裡和協管大臣和碩額駙康果禮,各率四個牛錄分守蓋州、海州,而他本人則親自在伊爾登、薩穆什喀,以及正白旗固山額真貝勒薩哈廉,梅勒額真譚泰、英額爾岱等人的陪同下,帶領正白旗十二個牛錄三千六百人南下,要去給多鐸報仇。
同時,多爾袞也派人趕回了瀋陽城,去向留守大金國都城瀋陽城的代善稟報遼東半島上的變化,請求代善派正紅旗部分軍隊,趕赴海州和蓋州增援,以防登萊鎮或者遼東鎮的明軍水師故技重施,從海上襲擊遼瀋腹地,斷了他多爾袞的後路。
相應的,在女真八旗之中雖然實力尚弱,但是地位崇高的多爾袞,還派人前往鎮江堡,去向親自坐鎮鎮江寶一線防禦的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通報情況。
多爾袞請濟爾哈朗派出一支軍隊南下,幫他牽制紅嘴堡一帶東江鎮左路上岸襲擾的明軍。
安排好了這些事務,多爾袞率領正白旗軍隊氣勢洶洶地從蓋州南下了。
多爾袞年紀不大,但卻素來以英睿聰慧著稱。
不過這一次,多爾袞雖然把自己想到的各個方面,都作出了安排,卻沒有料到,駐防鴨綠江一線的鑲藍旗旗主貝勒濟爾哈朗、固山額真貝勒碩託和瓦爾喀貝勒布佔泰等人,同時面臨著另外的一場危機,很快就無暇顧及遼東半道上的風雲變換了。
就在多爾袞派人把多鐸兵敗身死、復州城落入突然北上的明軍之手這個訊息,送到駐紮在鎮江堡的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固山額真碩託手中的當天夜裡,正準備遣人率軍南下的濟爾哈朗和碩託,就接到來自布佔泰和布顔代等人十萬火急的軍情急報:
“大批明軍水師船隊,突然出現在豆滿江江口!慶興、穩城、豆滿相繼被破,俄朵裡城、瓦爾喀城危在旦夕!”
豆滿江流域地區,正是歸化女真的蒙古降人瓦爾喀部貝勒布佔泰的大後方。
這個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