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四七章 菩薩心腸,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虜正黃旗甲喇額真達爾岱一馬當先,疾馳而走,遠處領兵的圖賴見狀也是一聲高喊,策馬揚鞭,率軍緊隨其後,向著山谷中奔去。
揚古利搖頭苦笑卻又無可奈何,遠遠地眺望著八達嶺方向的狼煙,看著遠處城頭稀稀拉拉的明軍士卒,揚古利知道不能再等,終於下了決定。
當下一夾馬腹,也是跟著馳入谷中。
與此同時,居庸關北關城永勝樓前,崇禎皇帝帶著眾多大臣和總兵,正站立在關城之上,向北遠眺。
很快,那些拖家帶口扶老攜幼的百姓,就出現了眾人的視野之中。
原以為來的是建虜軍隊的崇禎皇帝,心中有些吃驚,知道這是建虜和蒙古騎兵們慣用的伎倆。
他們要驅使這些百姓來衝擊城門。
若守城將帥心狠手辣不開門,還將這些百姓射死在城下,那麼對於城上守軍計程車氣就是一種打擊。
若是守城將帥扛不住內心的折磨,開啟城門將這些百姓放入,那麼夾雜在這些逃難百姓之中的奸細,就有可能跟著混入城內做內應。
到了這個時候,遠遠地跟在這些難民背後的虜騎,就會趁著機會利用騎兵的速度一擁而上來搶奪城門。
隨著那些哭爹喊娘地跌撞撞的百姓,越來越靠近永勝門新修的甕城,一直在快速盤算著如何抉擇的崇禎皇帝,終於拿定了主意。
“江應詔!傳令外甕城絞起閘門!”
崇禎皇帝此言一出,不光是江應詔大吃一驚,就是跟在身邊一向悲天憫人的徐光啟、文震孟等人朝廷文官大臣們,都是吃了一驚。
“陛下!萬萬不可啊!陛下憐憫百姓,固然是古來仁君之當為,可是此時此刻,陛下一身之安危卻遠遠重於城外萬千之難民啊!”
擔任京營監軍已經快兩年了的狀元公文震孟,如今與兩年多前相比,腦筋自然靈活了許多,不再總是把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教條掛在嘴上天天上書懟皇帝了。
此時此刻,反而跪在皇帝的面前,請求皇帝將前來躲避的萬千百姓拒之門外了!
文震孟這麼一跪,其他的文官武將們也是呼呼啦啦地在城頭上跪了一地,紛紛說道:
“陛下啊!城外難民魚龍混雜人心難測,此時開門過於危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陛下三思啊!”
包括徐光啟在內的不少文臣武將,都想著:“陛下啊陛下,你可別學你那個祖宗啊,好好地坐鎮守城不好嗎,幹嘛非要不懂裝懂瞎指揮啊!”
聽著身邊這些文官武將這麼說,崇禎皇帝心中不爽,臉色跟著沉了下來,衝著江應詔大聲喝道:“江應詔!朕的旨意你聽還是不聽?!”
已經跪在地上的江應詔當即叩首說道:“臣遵旨!臣馬上傳令!”
江應詔剛剛起身,崇禎皇帝接著又大聲說道:“去傳朕的旨意,不光軍都門要開,朕腳下的這座永勝門也要開啟,讓朕的百姓,直入內甕城中躲避,快去傳令!”
軍都門是外甕城的北門,而永勝門則是外甕城與居庸關北關城內甕城之間相互連通的城門。
江應詔見一眾文武大臣根本勸阻不了皇帝,急忙聽命而去。
而其他的文武大臣依然跪在地上喊著:“陛下,使不得啊!萬萬使不得啊!”
而五軍營的副總兵黑雲龍、三千營的總兵王廷臣,以及近衛軍第一鎮的馬世龍,見事已至此,已經不再多說廢話,而是立刻分頭指揮自己的部屬,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情況了。
城頭上頓時亂成了一片。
而始終沒有言語的牛聚明眉頭緊皺眼睛轉來轉去,似乎是從剛才皇帝補充著說出來的話語之中,領悟到了什麼東西,又似乎是在猜測皇帝之所以這麼做的目的。
永勝門城頭上的混亂,揚古利等人隔著幾里遠的距離自然看不見。
不過他們卻看見了軍都門上守關士卒奮力絞起軍都門閘門的手忙腳亂,看到了軍都門兩邊山嶺城牆上那些老弱士卒驚慌失措地拿著弓箭亂射的混亂場面。
自從策馬進入軍都陘之後,一直都不太放心的揚古利,在是寬時窄的山谷中一路沿途觀察,每當看見兩側山嶺之上的墩堡敵臺,他的心中就忐忑不安,可是每當看到那些墩堡敵臺之上的守軍,他就又放下了心。
揚古利好幾次都想要出言傳令大軍停步乃至撤退,可是又連著好幾次被山嶺之上慌亂的老弱明軍們的懦弱表現所矇蔽,就這樣,率軍吊在南逃百姓的身後,轉眼之間走完了十多里的險峻山道。
就在距離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