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五二章 還有用處,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四年正旦之日的紫禁城皇極殿大朝會,像往年一樣,如期而至。
除了葡萄牙沙廉總督府的使節和緬甸東籲王朝的使節之外,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巴達威亞總督府,也再一次派出了使者來到了北京。
對這些西夷番邦的使節們來說,過去想要拜見大明朝的皇帝,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情。
大明朝的天子哪裡是這些人說見就能見的?
別說是從西方遠道而來的西夷諸國了,就是大明朝周邊的這些番邦小國,在其他平常的日子裡,也基本上沒有任何入宮覲見的機會。
也就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即位之後,在接受外國使節朝見這個問題上,才算是真正放開了口子。
如今三年過去,大明朝的京師朝堂之上,也算是約定俗成地形成了這樣的一個慣例。
每到了舉行正旦大朝會的時候,外國使節皆可以入京朝見,與大明朝的理藩院、禮部甚至是大明朝的皇帝,商定與邦交有關的各種事務。
朝廷的內閣、六部、都察院、翰林院、詹事府等等機構,也都認可了這一點。
畢竟,在舉國上下歡度除夕的時候,大批的屬國、外藩和泰西夷人的使節,在這個時候雲集北京,請求朝見,自有一種萬邦來朝的氣氛,對朝廷上下的官員們來說,也算是他們一年來政績的高潮了。
與此同時,元旦大朝會舉行的前後,雖然正是一年之中大明朝北方最冷的季節,特別是北京城一年四季裡最冷的時候,不過這些外國和番邦的使節們,卻不得不冒著嚴寒,前往北京城朝見。
因為對他們來說,除非例外,否則的話,這樣的機會,同樣是一年只有一次。
而這一次,代表荷蘭人前來的使者,正是與當時代表荷蘭人前往鄭芝龍的軍中拜見鄭芝龍,並督促鄭芝龍率軍向西班牙人發動進攻的那位韋特先生。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軍隊在聯手鄭芝龍驅逐了西班牙人之後,用一份協議確定了自己在東番島上的勢力範圍,得到了西班牙人在東番島上辛苦經營數年的兩座城堡,即聖薩爾瓦多城和聖洛倫佐城。
失去了聖薩爾瓦多和聖洛倫佐等城堡之後,西班牙人隨即失去了經過東番島外海北上琉球與日本等地貿易的航線。
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府的總督薩穆迪奧-桑切斯,雖然對此結果非常惱火,但也知道這個時候遠東地區的西班牙殖民軍,根本不是荷蘭人與大明朝聯軍的對手。
於是薩穆迪奧-桑切斯一邊寫信給國內,請求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重視遠東,繼續往馬尼拉調集殖民軍隊,一邊也開始將馬尼拉總督府旗下原本分散的殖民軍力量,往呂宋島一帶收縮,並開始一心拓展呂宋島的周邊島嶼和地區。
薩穆迪奧-桑切斯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自己心裡很清楚,如今的西班牙殖民大帝國正面臨著許多新興的競爭對手,而且西班牙在全球的殖民地太多,軍隊的力量過於分散。
事實上,此時的歐洲地區,西班牙人正面臨著兩場戰爭,西面與葡萄牙人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持續了多年,牽制了大量的西班牙軍隊,而北面也同樣面臨著與荷蘭人的戰爭。
而且西班牙人與荷蘭人之間的戰爭,同樣曠日持久。
這場發生在歐洲的戰爭,正是西班牙人與荷蘭人之間著名的三十年戰爭。
與此同時,西班牙人與崛起的法國之間也存在領土糾紛,兩國在比利牛斯山北麓的邊境地區,小規模的戰鬥不斷髮生。
所有這一切,都消耗著和牽制著西班牙國內大量的金錢與軍隊。
歷史上就是崇禎十三年十二月的時候,即公元一六四零年十二月,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承認了葡萄牙的獨立,讓出了葡萄牙國王的封號。
到了公元一六四八年的時候,西班牙被荷蘭人的獨立戰爭折磨得筋疲力盡,終於結束了與荷蘭之間的三十年戰爭,承認了荷蘭的獨立。
西班牙人之所以被迫承認葡萄牙與荷蘭的獨立,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為了他們要集中全力與崛起的法國人開戰。
就在承認了荷蘭的獨立之後,西班牙人調集大軍,立刻與法國人開戰,這一仗打了十一年。
從公元一六四八年一直打到了公元一六五九年,直到被迫與法國簽訂了比利牛斯條約,劃定了兩國在後世的邊界為止。
這也就是說,至少從現在開始,一直到原本歷史上的滿清順治十六年之前,如今的崇禎皇帝可以不必擔心西班牙人會對大明朝發動大規模的報復戰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