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六二章 從祀真武,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禮部儀制司郎中許譽卿還在這次上書之中,建議崇禎皇帝親自頒下聖旨,從江西龍虎山的嗣漢天師府和大上清宮中,抽調嗣漢天師府張氏子孫與正一派得道高士弟子,前往各地主持祭祀忠烈這樣的國殤儀軌。

左副都御史賈繼春、兵部職方司郎中牛聚明以及從兵部都給事中轉任禮部儀制司郎中的許譽卿,正是如今崇禎皇帝在朝中刻意栽培起來的一些御用喉舌中的中堅力量。

崇禎皇帝從護國忠義廟看完回到了乾清宮中之後不久,他在護國忠義廟所說的那些話,就迅速地傳到了這些人的耳朵裡。

僅僅過了兩天之後,就有了這些上書請建忠烈祠褒揚忠烈的奏疏。

然而,畢竟還不是來自崇禎皇帝的直接授意,所以這些人的奏疏,距離崇禎皇帝的本意還是有些距離。

但是考慮到自己的這些御用喉舌們,本身也都是儒家所謂聖門弟子出身,讓他們在公開呈遞給皇帝的奏疏之中大肆提倡源自道教的真武大帝信仰,也確實有點難為他們。

如今,他們能夠一起提出將敕建忠烈祠並由道士主祀、歲時祭奠的建議,已經算是不錯了。

與此同時,對於這幾個人的奏疏,內閣幾位閣臣,尤其是分管禮部的徐光啟沒有提出任何擬辦意見,原樣照呈給了皇帝。

倒不是他們偷懶,而是這樣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無從質疑。

雖然他們對於崇禎皇帝在護國忠義廟裡所說的那些話,有著不同的解讀,而且也有著深深的疑慮,有點擔心類似當年嘉靖皇帝崇通道教的那種情況,再次出現於紫禁城中。

但是對於賈繼春、牛聚明、許譽卿這幾個人提出的建造忠烈祠,收祭萬曆以來陣亡官軍將士的提議,他們卻無從反駁。

而且不光是他們無從反駁,滿朝文武大臣也沒有人敢於反駁。

不是說這些人怕得罪這幾個皇帝的御用喉舌,或者說怕得罪這幾個人背後的崇禎皇帝,並非如此。

明朝的大臣們,還真就多的是那種不怕得罪皇帝的人物。

說到底,還是因為這件事本身就是大得軍心的一個事情。

賈繼春等人的奏疏送進宮中之後,連著兩天,先是京師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們、左右護軍們上書支援,然後就是朝中的大臣們陸續上書表態支援,比如兵部尚書南居益,兵部左侍郎皇明忠義講武堂祭酒茅元儀等舉足輕重的人物。

對於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和左右護軍們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一個凝聚軍心、激勵士氣的機會,作為全軍將士的主心骨,豈能不表態支援?!

否則的話,以後五軍都督府的這些都督護軍們如何指揮各自所屬的軍中將士?

這個問題對於南居益來說更是如此,兵部尚書當然不能不支援這件事情。

至於像茅元儀這樣的人來說,除了他個人如今主管著講武堂以外,他的父親茅國器當年可是朝鮮戰場上的名將。

按照皇帝的這個意思,茅國器是很有可能入祀護國忠義廟的,這樣的大事喜事,又豈能不支援?

因此,等到崇禎皇帝將這些紛至沓來表態支援的奏疏,御筆批轉給內閣儘速辦理之後,這件事情就算是板上釘釘了。

整個決策過程,不過才幾天時間而已,而且十分難得的是,在整個過程之中,並沒有遭遇到有力的反對之聲。

崇禎皇帝並不擔心褒獎忠烈之士這樣的提議會招致反對,他所擔心的只是,他決意起用正一派道士們主持祭祀忠魂,並且透過祭祀忠魂推廣真武信仰的這個想法,會遭遇朝中文官們的反對。

不過結果卻證明,將對真武大帝的民間信仰與祭祀陣亡將士的忠魂捆綁在了一起之後,這件事情竟然出奇地順利。

唯有閣臣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徐光啟,在其所寫的票擬之中,一筆帶過地提及了正一道與全真道或可南北並重的意見。

至於內閣首輔李國鐠以及閣臣兼軍機大臣孫承宗,在這個問題上則始終保持了沉默。

就這樣,崇禎四年的二月初八,禮部儀制清吏司郎中許譽卿等人呈遞的奏疏,得到了崇禎皇帝的批覆同意,所提的諸條建議,在被內閣增刪修改潤色了一番之後,即奉旨以上諭的形式發往各地。

崇禎皇帝還口諭通政使司,讓他們以邸報的形式,將其中諸條諭令昭告天下。

其中的第一條,就是諭旨加封真武玄天上帝為“護國佑聖北極鎮天蕩魔真武大帝”。

這麼做,等於是在明太祖朱元璋加封的“玄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之大院來了個大美人

眉夭夭

我在後宮當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放下教鞭執什麼鞭

不詳

老子三分魅,演到你流淚

我孟浪了

表妹不聽話

一捧月

我真的不想穿越呀

胸中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