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六六章 飢寒交迫,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入崇禎四年前的這個寒冬臘月,對於大明朝的許多地區而言,特別是北方的許多地區來說,都是一個殘酷的季節。

從移民雲集的河中地區,到邊外塞北的歸化、集寧,甚至包括條件較好的宣大地區與熱河,都有成千上萬的老弱病殘,沒有能夠熬過這個嚴冬。

有的是因為飢餓,有的是因為嚴寒,而更多則是因為飢寒交迫所帶來的疾病。

這些地區,儘管有著大明朝廷從京師及南方不斷運送而來的糧食,儘管有著所在地區的官府在一直堅持不懈的賑濟,卻還是有著成千上萬的新移民,沒有能夠扛住飢餓和嚴寒,死在了飢寒交迫之中。

自從去歲秋季頒佈了招墾令以後,崇禎皇帝對於北上塞外屯墾的移民一直比較關注,一再諭旨邊地的督撫、鎮臣與三司,必須以安置救濟北上災民順利度過第一個冬季為要務。

當北方的冬季到來之後,崇禎皇帝更是關注塞外幾個地方的情況,要求河中巡撫衙門、宣大總督衙門以及熱河巡撫衙門,每個月都要上報因為各種原因死亡的移民人數。

十一月底,河中、宣大與熱河三地上報的死亡總人數,首次超過三千。

崇禎皇帝還為此給孫傳庭、楊鶴、馬士英分發上諭,訓斥他們安置與賑濟移民不力。

但是到了十二月底,這三地再一次上報死亡總人數,更是超過了一萬。

這一次,崇禎皇帝除了更加努力地督促內閣和戶部加緊往熱河、宣大與和河中等地運糧之外,只剩下一次又一次的嘆氣了。

到了崇禎四年的一月底,當大明朝京師的百姓們,還在留戀著剛剛過去的春節之時,崇禎皇帝再次收到了河中、宣大與熱河的死亡人數。

在塞北一年之中最為嚴酷的這個月份裡,這三個地區因為各種原因死亡的移民總數,再一次突破了一萬。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崇禎皇帝對於孫傳庭、楊鶴和馬士英他們不斷報送上來的數字,已經麻木到沒有知覺了。

就彷彿死去的那些人,不再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移民,而只是一個個被寫在奏摺上的數字。

這些地方的移民百姓,即使有著大明朝廷以及各級官府的竭力救濟,也依然有許多沒有能夠扛住飢餓、嚴寒與疾病。

由此可想而知,若是沒有官府的全力接濟,或者說即使有錢也根本買不到糧食的那些地方,該是如何一種殘酷的情形。

崇禎三年的冬季到來之後,特別是崇禎三年的十二月和崇禎四年的一月,高迎祥麾下各部流賊盤踞的隴西之地,以及木速蠻各大頭領盤踞的河西之地,就面臨著這樣一個極端殘酷的局面。

如果說大明朝內地省份的缺糧,是相對性的缺糧,是受制於這個時代的道路條件太差和長途運輸困難的話,那麼西北流賊地盤和木速蠻地盤上的缺糧,則截然不同。

他們那裡是絕對性的缺糧,與西北地區道路條件,以及長途運輸的困難,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甘南隴西地區之流賊與河西之木速蠻轄區內的饑荒,與崇禎二年冬季之後發生的叛亂,與整個崇禎三年持續一年的乾旱與戰爭直接相關。

當然也與大明朝官軍從北面、東面與南面的嚴密封鎖直接相關。

從崇禎二年以來持續的戰亂,使得這些地區原有的漢人,大批次的逃亡流失,同時也使得這些地區的農田十有八九無人耕種,變成了荒地。

沒有什麼人種地,自然就不可能有多少收成。

再加上在持續了一年多的嚴重乾旱天氣裡,西北地區更是首當其衝。

唯有寧夏地區沿黃兩岸的墾區,因為三邊總督府採取以工代賑的方式,耗費了大量人力開挖出數條引黃水渠,才算是保住了大部分的農田沒有絕收。

至於其他的地區,不管是有條件的甘南隴西之地,還是本就乾旱貧瘠的河西走廊,不管是高迎祥手下的流賊頭子們,還是馬進忠、米喇印、哈天喜等木速蠻世家頭領們,都在忙著打仗爭地盤,根本沒在興修水利墾荒種地上下過哪怕一丁點兒的功夫。

結果,到了崇禎三年冬天的時候,當初釀下的惡果,很快就徹底顯現了出來。

至於馬進忠、米喇印、哈天喜這類世居西北的木速蠻將領們,還好說一點,畢竟都是西北木速蠻的世家大族出身,祖輩經營河西多年,還算有些儲備積存。

而且,這些人麾下的木速蠻亂民們,也大多是以放羊為生,即便是甘州、肅州等地的糧食沒有了多少儲備,他們這些人也還可以靠著積存的羊群過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之大院來了個大美人

眉夭夭

我在後宮當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放下教鞭執什麼鞭

不詳

老子三分魅,演到你流淚

我孟浪了

表妹不聽話

一捧月

我真的不想穿越呀

胸中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