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六四章 安北之策,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極其巧合的是,正當崇禎皇帝這一道明發天下的諭旨,在京師內外傳得沸沸揚揚,並被錦衣衛的人馬帶著,快速離京分赴四方傳達的時候,大明朝的北方地區,再一次迎來了一場普降的大雪。

大雪對京師城內百姓的出行造成了一些不便,但是對於京師的朝臣和北方地區被幹旱折磨了一年的老百姓們來說,卻是一件喜上加喜的好事。

因著這場大雪的到來,崇禎皇帝此前加封真武玄天上帝為護國佑聖北極鎮天真武大帝的旨意,立刻就具有了別樣的含義。

在大明朝的民間信仰之中,真武帝君本就主管風雨兵戈,如今應時降雪,豈非正是真武顯靈?!

在賈繼春、牛聚明、許譽卿這幾個御用喉舌的鼓動之下,京師朝堂之上一些見風使舵的官員,很快就又上書恭賀崇禎皇帝得天之佑的英明與聖德了。

這一次,包括孫承宗在內的幾個內閣大臣,也分別上了賀表。

孫承宗這樣的人物,當然知道萬物有常的道理,知道老天爺下不下雨或者降不降雪,跟真武大帝沒什麼關係。

只不過他們這些進士出身的文官,之前常常拿著天人感應的說辭,來勸說皇帝應該幹這個,不應該幹那個。

那麼到了別人拿出天人感應的說辭,來支援皇帝如今的做法時,你又怎麼能說根本沒有天人感應這回事呢?

包括徐光啟這個對於天文天象有著很深造詣的科學家,也揣著明白裝糊塗,向崇禎皇帝呈遞了自己的賀表。

不管崇禎皇帝的用心究竟是什麼,至少敕建忠烈祠,並讓那些在民間有著廣泛信眾的道教正一派道士們主管祭祀陣亡的官軍將士這件事,卻是徐光啟所樂見的。

在他看來,其中的好處多不勝數,絕對算得上一個利大於弊的決策。

至於李國鐠和孫承宗兩人,差不多也同樣是因為這個理由,才願意以皇極殿大學士和武英殿大學士之尊向皇帝上表稱賀的。

不管他們的心中如何疑惑,總之在去了一趟護國忠義廟之後,崇禎皇帝就開始接二連三地收穫喜訊了。

崇禎四年二月十四日上午,寧嬪蘇日娜十分順利地給崇禎皇帝誕下了第三個皇子,母子平安。

崇禎四年二月十五日,按照慣例應該舉行的建極殿望日大朝會,被皇帝取消。

崇禎皇帝帶著周皇后、田貴妃、袁妃,一起來到了儲秀宮後院的西配殿,看望寧嬪蘇日娜與新生的三皇子。

崇禎皇帝按照之前的慣例,當場封了寧嬪為寧妃,並在徵求了周皇后和寧妃自己的意見之後,為三皇子賜名“朱慈炯”,爾後將西六宮中與儲秀宮比鄰的鹹福宮,賜給寧妃和三皇子朱慈炯居住。

三皇子朱慈炯的誕生,在京師文官大臣與勳貴世家的圈子之中,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

畢竟崇禎皇帝目前已經有了兩個皇子了,而且其中的長子朱慈烺還是皇后所生的嫡長子。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大明朝未來的繼承人已經有了歸屬,至少到現在為止,嫡庶長幼的名分已經定了。

何況寧妃蘇日娜還是一個出身於科爾沁草原的蒙古人。

所以這一次皇三子朱慈炯的誕生,與當初皇長子誕生時相比起來,在京師權貴圈子裡面就顯得有點無足輕重波瀾不驚了。

然而,不管京師的權貴圈子裡怎麼樣看待這件事情,至少崇禎皇帝本人,還是非常高興的。

因為寧妃蘇日娜生的三子朱慈炯,關乎著他今後一項如何對待塞外蒙古部落的戰略。

對於今後塞外蒙古部落的治理,既不能純粹使用漢人漢官,也不可能如同歷史上那樣,仍舊採取羈縻和封賞拉攏的辦法。

事實證明,明朝初期那種,對於塞外歸附的那些蒙古部落設定羈縻衛所的策略,最後是行不通的。

羈縻衛所的獨立性,還是太強了,一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失去控制。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後來滿清採取的策略卻湊了效了。

女真人一邊在草原上繼續推廣喇嘛教,一邊採取了與賽外蒙古部落上層聯姻的路子。

對崇禎皇帝來說,女真人那種嫁女和親的聯姻路子,他是絕對不會去做的。

因為這麼做,既不符合他的性格,也不符合明朝建立之後二百多年來一直堅持秉承的不和親原則。

但是對於民間的通婚,他則完全持有鼓勵的態度。

現如今這麼多的漢人移民北上塞外開荒屯墾,漢族與塞外蒙古部落通婚頻繁,也是水到渠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之大院來了個大美人

眉夭夭

我在後宮當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放下教鞭執什麼鞭

不詳

老子三分魅,演到你流淚

我孟浪了

表妹不聽話

一捧月

我真的不想穿越呀

胸中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