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三九章 難得太平,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三年冬季裡發生在圖們鎮守府一帶的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身在紫禁城中的崇禎皇帝自然無從得知。
不過得知東江鎮所轄地區,以及旅順鎮守府、熱河、宣大、歸化、河中等地戶口大增,崇禎皇帝的心裡卻是十分滿意。
也許,在這個嚴酷的冬季過去之後,來到這些地區的移民會損失個一成到兩成的老弱病殘。
但是無論如何,如今的局面來之不易,大明朝的形勢總算是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崇禎皇帝心中一直憂慮不已的山東、河南可能發生的民亂,並沒有如同歷史上那樣發生。
而這背後的原因,說到底,都是崇禎三年以來自己一力推動移民實邊的結果。
大量因為災荒而無以為生的饑民,正是明朝末年各地動亂頻繁的根本之源。
除了將這些致亂之源,全部轉移出去,以移民實邊的方式,安排到廣闊的塞北沿邊之地去開荒屯墾之外,崇禎皇帝實在找不到其他的解決方式。
鼓動南北兩京的勳貴階層,將目光從田莊土地上轉移出去,去投入發展工礦業,也能夠吸納不少無業遊民,變相地解決流民的問題。
只是這樣的方式,比起移民實邊來說,還是見效太慢了一點。
實際上,自從朝廷重開了遵化白冶城的幾處鐵冶之後,崇禎皇帝鼓勵各地發展工礦業的種種措施,推出了不少。
京東之地,從遵化到白冶城、永平府一帶,大小煤礦、鐵礦遍地,冶煉廠、焦炭廠、水泥廠等廠礦林立,官辦的,民營的,以及皇家和各種皇親國戚家的廠礦,林林總總算下來,不下上百家。
這些廠礦的興起,的確是吸納了不少來自北直隸的無業遊民和宣大地區的戰爭難民。
但是相對於如今大明朝北方因為連年戰亂和災荒而形成的大量流民來說,這些廠礦所能吸納的人口數量畢竟還是有限。
而且,現如今的整個大明朝,除了北直隸的京畿之地和兩廣總督府的佛山地區之外,並沒有其他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像樣的工業區。
即便算上大同府新興的煤礦、碳廠,以及延安府一帶新興的猛火油採煉廠,整個大明朝也不過才有了這麼四片像點樣子的礦區而已。
因此,要想依靠發展工礦業,來吸納大明朝相對過剩的人口,沒有幾十年的持續發展,是根本做不到的。
對此,崇禎皇帝不想等下去,他也不能等,他更等不起。
因為各種災民難民流民的問題不盡快解決的話,大明朝還有沒有幾十年的壽命,誰也不敢打包票。
包括如今的崇禎皇帝自己也不敢說一定能夠挽回大明朝在原本歷史上的命運。
且說十一月末的時候,崇禎皇帝陸續接到了各個邊地督撫與鎮守使們的情況奏報,明瞭了北方各地移民實邊的進展。
隨後數日,即透過軍機處和邊衛軍都督府,以軍機上諭的形式,傳旨河中、宣大、熱河、旅順、東江各地文臣將帥,繼續敞開接收移民,務必妥善安置移民。
大明朝長城以北,土地廣闊,足以安置數千萬關內移民。
眼下經過了三年的努力,大明朝北方新開闢的土地之上,從河中到熱河,再到旅順,甚至包括東江鎮五路總兵府的轄內之地,移民北方邊疆所謂化外之地的漢人百姓,累計起來,也才不過一百多萬而已。
這意味著,長城以北尚有大量移民實邊的空間可以利用。
有朝一日,若是邊外漢民能夠達到千萬以上的規模,那麼這些地區就能夠牢牢地控制在大明朝的手中了。
當然,向漠南以北、遼東以北甚至是漠北之地、西伯利亞地區移民實邊的事情,在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的計劃之中,還屬於比較遙遠的設想,短期內還達不到這個目標。
不過移民邊外乃至海外的短期效果,已經實實在在地在影響著大明朝的許多地方了。
原本歷史上崇禎年間全國各地的民亂多如牛毛,西北地區、中原地區以及山東、江淮這樣的地方就不用說了,自從進入崇禎年間,基本上就沒有多少消停的時候,此外西南地區、湖廣地區,也是隔三差五就有人造反作亂。
甚至就連江浙、閩粵這樣的東南沿海地區,除了屠阿醜之亂、陳萬之亂之外,大大小小的民亂也是數不勝數。
不過這一世,自從西南地區的奢安之亂平定之後,在靖南侯朱燮元的支援之下,來自四川、湖廣因為天災或者人禍而失去土地的漢人流民,開始應募前往雲貴拓荒屯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