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四四章 安氏木邦,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年的水西土帥安隆也好,安世榮也好,在面對朝廷官軍圍剿的時候,他們當然不是官軍火槍火炮的對手。
但是,當他們來到緬甸,在面對木邦地區那些比水西彝人更落後更窮困的當地土著撣族人和少量緬族人的時候,這些來自水西地區、渴望著重新找到一片安居之地的水西彝人,難得地再次爆發出了血性。
經過一個多月的圍城之後,在崇禎二年十二月的時候,木邦土司罕氏家族所居的木邦城寨,就被安隆和安世榮所率領的三萬多近四萬水西彝人所攻破。
依山而建的木邦土司城寨,雖然高大險峻,但其土木搭建的城寨,根本經不起安隆麾下所攜帶的幾門大將軍炮的轟擊。
那個原來夾在大明朝與東籲王朝之間,兩邊討好左右逢源的木邦土司世家罕氏家族,幾乎被一網打盡。
其現任的家主即木邦土司王罕烈,被率軍攻入城寨的安世榮親手殺死在了木邦城中。
木邦罕氏,這個兩面派的土司家族,除了鎮守阿瓦河中游錫波古鎮的罕氏族人棄城而逃,沿著阿瓦河逃往下游的阿瓦城以外,全數被斬首於木邦城中。
到了崇禎三年的秋冬之際,緬甸北部的又一個旱季裡,安隆與安世榮叔侄倆,沿著阿瓦河的上游兩岸(即後世緬北南渡河上游兩岸地區),將自己從水西地區帶出來遷往緬北安置的三萬多水西彝人,編為木邦、臘戎、勐瑙、錫波、南渡五個千戶所。
根據雲貴總督府的軍令,每個千戶所一千二百戶到一千五百戶彝人不等,每戶抽一丁為兵,建立並維持了一支六千多人的常備軍,從而將原來屬於木邦土司罕氏家族的領地,全部控制在了水西彝人的手中。
原來的罕氏木邦土司,隨之煙消雲散,而水西安氏統領的數萬水西彝人,也在這裡找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新的家園。
而原來的水西安氏也從此成為了歷史,並在這裡,變成了木邦安氏。
三四萬水西彝人,為了得到瑞麗江與薩爾溫江之間的廣闊平原,所爆發出來的力量,同樣令靖南侯雲貴總督朱燮元暗自驚心不已。
這一片緊鄰雲南卻叛服不定的木邦土司地區,居然被官軍的手下敗將水西彝人,給硬生生地征服了下來。
這個時代的木邦土司領土,相當於後世緬甸北部與雲南接壤的撣邦北部地區。
隨著安隆與安世榮叔侄拿下了木邦土司家族的領地,到了崇禎三年九月的時候,緬甸北方除了重鎮阿瓦之外的許多地區,都落入了當初被崇禎皇帝分封到了這片地區的雲貴土司和官軍有功將領手中。
羅乾象及其麾下的穿青苗人,透過與當地撣族人聯姻與通婚的方式拿下了緬北的孟養地區;
雲南王弄土司之子沙定洲,則靠著從父兄手中分得的數千人馬青壯,靠著肆無忌憚的殺戮,佔領了八莫地區。
而原本在歷史上與沙定洲有著深仇大恨的阿迷土司普名聲之子普服遠,也靠著那些從徵水西得勝歸來的土司軍隊,佔領了沙定洲所屬八莫長官司附近的蠻莫地區,從此獨當一面,成為了僅次於其父的蠻莫衛指揮同知。
與此同時,出身於水西安氏家族的另外一位人物,原烏撒府土知府安重聖,也領著自己麾下的兩萬多水西彝人,拿下了朝廷明旨分給其部水西降人的芒洪地區。
到了這個時候,偏安於緬甸南部勃古一帶的東籲王朝,對於其本來就控制力薄弱的北方地區,已經失去了控制。
特別是當甘為東籲王朝鷹犬走狗的木邦土司家族,被安隆安世榮叔侄根除之後,東籲王朝的緬北重鎮阿瓦城,已經呈現在了這些來自大明朝雲貴地區的土司將領眼前。
若不是當時葡萄牙人與大明朝之間達成了條約的訊息,終於傳到了雲貴總督府,朝廷的旨意傳到了靖南侯朱燮元的手中,那麼到了崇禎三年冬天的時候,阿瓦城還是不是東籲王朝的地盤,都很難說了。
這也是東籲王他隆,最終答應大明朝與葡萄牙人的條件,同意以阿瓦城換取大明朝正式冊封其為緬甸國王的根本原因之一。
若是大明朝的朝廷官軍前來緬甸,東籲王他隆倒還並不怎麼擔心。
因為歷史上早有先例,大明朝的正式官軍並不稀罕緬甸這種偏僻蠻荒地區的土地,他們適應不了這裡的氣候,早晚都是要撤軍的。
但是這些來自大明朝西南地區的土司們卻大為不同。
這些人不僅完全適應這裡的氣候,而且早就覬覦這裡的土地。
東籲王朝的前身,就是大明朝的洞吾(東籲)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