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九三章 親眼看看,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今的白冶城,已經不是過去的白冶城了,或者說已經不是萬曆至天啟年間人去城空、百業蕭條的白冶城了。
如今的白冶城,不僅加固和重修了高大的城牆,而且在城內城外劃片分塊,建起了一個又一個或以鋼鐵冶煉為主或以槍炮鑄造為主的廠區。
每個廠區裡面,都是廠房林立,人口密集。
整個白冶城內外,光是隸屬於工部各大礦場、冶煉廠和武備院白冶城槍炮廠的工人、匠人,也就是吃鋼鐵冶煉或者槍炮鑄造這碗飯的人,就超過了十萬人。
當年,崇禎皇帝下旨重開工部白冶城鐵廠之後,時任工部尚書的李邦華,親自坐鎮白冶城,募集礦工、精選匠人,修建廠房、編練礦營,短短兩年之內,就讓這座古老的冶鐵重鎮,重新恢復了生機。
李邦華升任軍機大臣並前往西北地區督戰之後,畢懋康奉命接替他成為了新任的工部尚書,而白冶城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在畢懋康這個更加重視火器生產的新任工部尚書帶領下,由工部直管的白冶城,一方面靠著崇禎皇帝的高度重視和重金投入,另一方面也憑著這個地區優越的煤鐵礦冶資源,不僅成為了大明朝北方最大的鋼鐵冶煉重鎮,而且也迅速成為了通州之外大明朝另一個新式軍備製造業的重鎮。
這一次,崇禎皇帝決定御駕親臨白冶城,專門視察武備院第三槍炮廠的上諭,早就傳到了白冶城。
而工部尚書畢懋康,兵部武備院的大小官員們,以及常駐白冶城的工部分司及工部礦冶清吏司眾官,也已經等候許多天了。
崇禎四年三月初十日的中午時分,畢懋康、孫元化等人期盼已久的御駕,終於出現在了他們的視野之中。
這回,崇禎皇帝接受了孫承宗、南居益等伴駕重臣們的建議,御駕抵達白冶城東門外的時候,在白冶城內外山呼海嘯般的萬歲之聲中,並沒有下車,而是推開御用馬車的窗戶,就在馬車上簡單接見了畢懋康、孫元化等官員。
就在崇禎皇帝接見等候在白冶城東門外的官員之時,按照軍機處之前預定的安排,由兵部尚書南居益帶著錦衣衛和羽林衛的人馬,就地接管了白冶城的防務。
隨後,由軍機大臣寧城伯孫承宗以及白冶城的官員們陪同著,神機營和天策衛的人馬,護著皇帝的車駕徑直馳入白冶城中,直奔白冶城工部分司衙門而去。
這個工部分司衙門,正是崇禎皇帝這次御駕親臨白冶城期間的臨時下榻之所。
當初,崇禎皇帝表達過有朝一日親臨白冶城視察的意圖之後,軍機處和工部都曾請旨,提出仿照當年皇帝視察近衛軍第一鎮大營時的先例,為皇帝在白冶城內修建一處停留期間的專門住所。
這個想法一提出來,很快就被崇禎皇帝給否決掉了。
不過是停留數日而已,哪裡就犯得上專門修造一處住所?
得知工部在白冶城專門設有一個分司,統管白冶城內外的各項事務之後,崇禎皇帝當即決定在白冶城停留期間,就起居下榻在這個工部分司衙門裡。
當天中午,崇禎皇帝就在收拾得窗明几淨一塵不染的白冶城東門內的工部分司衙門裡,正式召見了畢懋康、孫元化等人,一邊在眾位大臣的陪同之下吃著簡單的午飯,一邊也聽取了工部尚書畢懋康和兵部侍郎武備院總監孫元化的奏報。
“陛下先前交辦之線膛槍仿製一事,臣等幸不辱命,已由白冶城第三槍炮廠試造完成!
“臣等所採用之膛線,一如陛下當日所說,乃取直線式陰線,不過膛線數量,比之荷蘭紅毛番所獻之線膛槍翻了一番,取八條陰刻直線!
“此款火槍,臣曾親自試驗,論其射程、精度,相比目前近衛軍等部所配備之一式燧發滑膛槍大有提升,即使比之荷蘭紅毛番所獻線膛槍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款燧發直式陰刻線膛槍,百八十步以內可洞穿鐵甲,二百步以內可洞穿東虜之棉甲,至於一般北虜騎兵穿戴之皮甲,二百步外亦不在話下!
“只是此款火槍,經武備院反覆試驗,其裝填之速率,比之未刻膛線之一式燧發滑膛槍稍有不如!
“而臣等之所以取直式陰刻之膛線,也在於此!陛下當時所提之螺旋式膛線,臣等亦令第三槍炮廠試造,鑄造已然困難,而裝填尤為困難!而其擊發之後,清理槍膛則難上加難!
“是以臣等皆以為,朝廷若要定型量產,大批次裝備近衛軍各鎮,仍以直刻八條陰線之式樣為上上之選!
“而且,以臣之見,此款線膛火槍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