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九五章 只差一戰,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皇帝離京走了這麼一趟,並不是浪費時間,他宮中的時候,許多事情是沒法整理清楚的。
比如這個白冶城礦營的地位,就有點不尷不尬。
若是論其訓練方式、裝備水平以及戰鬥能力,他們與近衛軍第一鎮不相上下。
因為他們幾乎是同一個時期招募訓練並組建完成的。
就此而言,他們算得上是崇禎皇帝繼位之後,下旨編練的新軍之一種。
但是若論其隸屬關係,他們卻又不屬於近衛軍的序列。
與此同時,如今這支直屬於白冶城工部分司衙門的礦營留守隊伍,既不屬於邊軍的序列,也不屬於內衛軍即內地都司衛所軍隊的序列,當然也更不可能屬於海軍的序列。
五軍都督府改制重組的時候,經兵部職方司郎中牛聚明提議,將其納入了後備軍都督府的編制序列。
朝廷的這麼一個安排,讓工部尚書畢懋康與白冶城的工部分司感到很滿意。
因為礦營編入到其他任何一個都督府的序列之中,他們都將失去對白冶城礦營的指揮權。
唯有編入了後備軍都督府,工部和工部白冶城分司才可以名正言順地繼續指揮這支礦營隊伍。
因為後備軍都督府統管的隊伍,只能算是半官方半民間的隊伍,而不是朝廷正規的軍隊。
然而,這樣一來,白冶城礦營的將校官佐們,上上下下卻都暗自不滿。
因為白冶城礦營的訓練與裝備水平,卻絕非一般的鄉勇團練可比,就是直接編入近衛軍序列,也是夠格的。
但是一手選練編建了白冶城礦營的李邦華,遠在西北地區繼續督師剿賊,根本顧不上京師這頭的五軍都督府重組事務。
至於白冶城礦營的歸屬,他就更加沒法說話了。
就這樣,留守白冶城的礦營兩個營頭滿編兩千人,就在後備軍都督府組建之後,不情不願地成為了白冶城的地方團練隊伍。
雖然這支隊伍與工部和白冶城工部分司的隸屬關係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其作為朝廷新軍之一的地位卻失去了。
被列入後備軍序列之後,他們的裝備也好,待遇也好,將校官佐的晉升也好,全都受到了影響,等於是徹底成為了工部直屬的民間武裝。
這就有點類似原來的昌平營一樣,現如今跟著昌平營的總兵吳國俊,一起成為兵部直屬的建築營造隊伍。
根本沒有什麼上陣打仗的機會,一天到晚所幹的活計,全都是各種修橋鋪路、城堡建築等土木構築任務,幾乎就是全部承擔了過去隨軍民夫的職責。
這樣的“下場”,可不是當初懷揣著巨大抱負進入礦營任職的武進士劉穆以及劉穆的副手邱鉞等人所樂見的啊!
也因此,這一次崇禎皇帝前來白冶城,對劉穆、邱鉞這樣的人來說,是一次難得的露臉機會,對留守白冶城一帶的兩千礦營士卒來說,更是一次可能改變命運的機會!
如今,白冶城的礦營眾人,自宋應昇、劉穆、邱鉞這幾個文官武將以下,無不精神抖擻地等待著皇帝的蒞臨。
而這也正是,崇禎皇帝在進入這處空曠的靶場之後,很快就注意到了他們這支隊伍的原因。
他們方方正正、橫平豎直的佇列,在灰濛濛的天空下,在呼呼勁吹的風中,就如同一塊堅硬厚重的磐石,牢牢地釘在靶場的正中間。
他們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因為崇禎皇帝看到了。
聽著工部尚書畢懋康的奏報,崇禎皇帝遠遠地打量著這支隊伍,畢懋康的話一結束,崇禎皇帝隨即扭過頭去,對身邊的軍機大臣寧城伯孫承宗說道:
“靶場中央的礦營隊伍,孫愛卿觀之以為如何?”
孫承宗也是頭一回來到白冶城的這處靶場,不過一進大門,還沒有走下臺階,就已經注意到了靶場上的礦營。
此時聽了皇帝的問話,孫承宗點了點頭,躬身說道:“未經戰陣,實難評斷!不過,老臣觀其行伍嚴整如一,想必訓練有素,觀其佇列不動如山,想必軍紀森然!
“既已軍紀森然、訓練有素,那麼距離成為一支強軍並不遙遠,或許只差一戰!”
崇禎皇帝聽了這話,也是點了點頭,說道:“且看看吧,看看他們此番表現如何!”
孫承宗是內閣的閣老兼軍機大臣,對白冶城礦營這支隊伍的存在,當然是知道的。
包括這支隊伍如今被編入了後備軍都督府序列,從當初朝廷花費重金編練的新軍,淪為了一支隸屬白冶城工部分司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