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二二章 八旗糧餉,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發生在大淩河城裡的事情,同樣也發生在錦州以北二百多里外的廣寧城中。

只不過當時明軍撤離的比較倉促,沒有廣寧城中的各種駐防設施進行大面積的破壞,所以昂阿拉倒是省了不少事。

不過二十個牛錄,六千旗丁以及披甲旗丁們隨軍的包衣奴才們,加在一起將近萬人,吃喝住用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建虜八旗制度在明末的時候,自有其優越性,成年的旗丁出則為兵,入則為民,也就是平時養兵於民,戰時全民皆兵。

從根源上來說,其實學的還是明朝的衛所制度。

但是因為建虜成年青壯丁口比較少,所以搞了全面皆兵,也就是到了戰時,八旗之下每家每戶都要抽丁為兵。

這些人平時打完了仗回到了家,就是八旗之下的老百姓,沒有固定發給的軍餉,也沒有固定發給的錢糧。

所以,這麼一來,相當於是給黃臺吉省下了大量的糧餉。

但是到了打仗的時候則不同,一開始是八旗自行保障,各旗自帶武器糧草,戰場上的繳獲,也是歸屬於各個旗下。

不管是糧餉武器人口牲畜,哪個旗繳獲的,就歸哪個旗自己支配。

到了奴兒哈赤的後期,征戰的範圍廣了,打下的地盤大了,利益分配上就有了變化。

八旗之上有了公庫,也就是後金國的國庫,繳獲的錢糧物資,開始需要上繳給公庫一部分了。

這個制度到了黃臺吉的時候,隨著後金國內集權的出現,也開始越來越嚴格,繳獲上繳公庫的份額也越來越大。

與此相應的是,建虜的戰時供應,也由原來的八旗自理,開始逐步往公庫統一調配供應的方向轉變了。

畢竟黃臺吉之外的其他旗主們,也都不是傻子。

若是打仗的時候八旗自理糧餉,有了繳獲了,再按照你黃臺吉定的份額上繳,什麼好處都讓你佔了,我們還打個什麼仗啊!

所以,很快就形成了這樣的制度,平時不打仗的時候,除了各旗的護軍,也就是所謂的擺牙喇兵以外,八旗的旗丁們都解散回家,耕種也好,放牧也好,漁獵也好,都是老百姓,是沒有各旗發放下來的錢糧的。

到了外出打仗的時候,除了各旗自備一部分糧草之外,其他的大頭就都由公庫支應。

這個制度本身是合情合理的,不僅符合八旗旗主們的利益,而且也符合黃臺吉加強集權的需要,所以很快就推行開了。

不過到了現在這個時候,也就是到了昂阿拉帶著正藍旗的二十個牛錄進駐廣寧城,而德格類帶著正藍旗的另外二十個牛錄進駐大淩河城,需要大量糧草供應的時候,莽古爾泰不幹了。

七月初八上午,薊遼督師鹿善繼寫給黃臺吉的回信,被德格類派人快馬送回了瀋陽城。

鹿善繼寫給黃臺吉的回信,當然是按照內臣鄭之惠帶來的皇帝的旨意寫就的。

鹿善繼在信中,雖然斷然拒絕了黃臺吉要求大明懲處毛文龍和劉興祚的和談條件,但是卻沒有拒絕和談本身。

而且還告訴黃臺吉,大明皇帝陛下已經派出了內臣,即司禮監太監鄭之惠前來主持議和事務。

鹿善繼還在信中表示,大明皇帝陛下願意承認後金國的存在,並且同意與建虜後金國共同商議劃定邊界。

而且在商定邊界之前,相互承認目前的現狀,各守邊界,互不侵犯。

鄭之惠這邊投遞過去的信件,也是綁在箭支之上射過去的,當然沒有封口什麼的,德格類看了之後覺得事關重大,自然不敢耽擱,當天就派人送回了瀋陽。

而黃臺吉在召集了自己的集賢院文士們計議了的一天之後,在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初九日的上午,辰時,召集在瀋陽的旗主貝勒大臣們,商議對策。

鹿善繼的回信,雖然讓黃臺吉本能地感覺到有點怪怪的,覺得大明朝廷怎麼可能會這麼好說話,之前趾高氣昂、寸步不讓的態度哪裡去了,怎麼一下好像全都變了個樣子。

但是黃臺吉此時的心中,也不是真正的想議和,因此鹿善繼的回信倒也讓他看到了之前的計策還有實現的希望。

即便是用借刀殺人之計除掉毛文龍或者劉興祚的計劃實現不了,那麼至少透過議和來穩住大明,給自己爭取時間西征察哈爾林丹汗,把整個蒙古本部的左右翼全部納入麾下,卻是很有希望的。

七月初九日上午辰時,瀋陽汗王宮,也就是現在的大金國皇宮篤恭殿裡,滿殿都是金錢鼠尾大光頭。

時值盛夏,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之大院來了個大美人

眉夭夭

我在後宮當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放下教鞭執什麼鞭

不詳

老子三分魅,演到你流淚

我孟浪了

表妹不聽話

一捧月

我真的不想穿越呀

胸中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