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一八章 鰲拜投書,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孔子說過,文事必有武備。
熟讀漢人典籍的奴酋黃臺吉,當然知道這句話。
也因此,黃臺吉假借議和之名穩住大明,接下來放心西征蒙古,然後撕破臉再平東江,最後再徵大明的戰略,雖然早就在范文程等人的謀劃之下成形了。
但他還是認為,議和之前,應該先要給明朝一個下馬威,然後投書議和的事情,才會更容易被明朝接受。
這也是他非要堅持帶著大軍三面圍困廣寧,然後坐等明軍來救,搞一次圍點打援的原因。
這一次的帳中議事,黃臺吉將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之後,包括莽古爾泰這個不太合作的旗主,也不再吵吵著強攻廣寧了。
因為黃臺吉的招數,是一環套著一環的連環計。
若是第一步都不順利,那麼後面的就不好施展出來了。
可惜的是,黃臺吉的招數雖好,卻遇上了如今這位穿越而來的崇禎皇帝。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雖然在很多方面與歷史上那位類似,但是也有很多不同,至少在愛惜名聲好面子上完全不同,他根本不在乎一城一地的丟失。
特別是廣寧這個在大明與建虜之間已經數易其手的城池,老奴奴兒哈赤也好,現在的奴酋黃臺吉也好,都把廣寧這個孤懸於寧錦防線以北二百多里的城池,當成了一個給大明朝不斷放血的傷口。
幾次拿下廣寧之後,都是毀壞掉城垣之後不久就撤走,然後明軍收復了以後,花費大量財力物力重建,重建之後建虜再來圍攻,先圍點打援,然後毀掉城池後再一次撤走,就這樣幾十年來,沒完沒了。
現在這位崇禎皇帝又豈能上這個當?
就在黃臺吉等人在自己的汗王大帳裡面,與諸多王公貝勒商議他的議和緩兵乃至借刀殺人之計的同一個時候,來自錦州方向的一小隊騎兵,快馬加鞭,風馳電掣一般,從廣寧城的南門衝進了城池之中。
明軍信使衝入廣寧城中的情形,自然瞞不了黃臺吉派出去的那些哨探們,所以當明軍信使衝入廣寧城中的同一時間,這些人中的一小隊也立刻打馬趕回大營,向黃臺吉稟報了這個情況。
黃臺吉這邊剛剛接到這個訊息,沉思了片刻,剛要開口說話,就聽見大帳之外又是一陣腳步聲傳來。
一個身材高大,身披皮甲,光頭,留著金錢鼠尾的青年壯漢,掀簾而入,單膝跪地說道:
“稟報大汗!廣寧城中的明軍棄城突圍了!約有一千五百騎,已經出了南門,正在快速南下!敢問大汗,撒在南面的護軍哨騎要不要攔截?!”
聽了這個話,黃臺吉先是一愣,然後略一思索,嘆口氣說道:“罷了!不必攔截,放他們去吧!”
既然城中明軍敢於棄城而去,那就說明明國的那個年輕皇帝,已經有了旨意,看來明國朝廷裡出了明白人啊!
既然守軍已撤,那就不會再來援軍了,左右兩翼的埋伏也頓時宣告無用,光是依靠撒在南面的遊騎,想要攔住這一千五百人的歸師,恐怕也難。
想到這裡,黃臺吉對著那個進入大帳之中稟報事情的壯漢說道:“鰲拜,你且到帳外等候片刻!一會兒帶著你麾下牛錄,一路尾隨明軍騎兵,前往錦州去。到了錦州,往城中投遞一封書信,然後即可直回瀋陽!”
這個進來請示行止的壯漢,正是鑲黃旗下的勇士鰲拜。
鰲拜,鑲黃旗瓜兒佳氏,其祖父乃是蘇完部首領索爾果之孫。
所謂的蘇完部,其實就是明初在松花江沿河設立的蘇完河衛,也叫速溫河衛,那時候明朝對東北少數民族採取的也是羈縻政策,透過朝貢封賞的辦法,將這些部族納入治下。
但其實都是自治,說是衛所,而實際上都是半獨立的部族。
但凡是大一點的部族都設一個衛,族長就是指揮使,同時也是世襲罔替,沒有流官。
鰲拜就是出身於蘇完河衛,其祖父也是世襲的蘇完河衛指揮使,只是在萬曆年間,奴兒哈赤的建州衛女真人崛起之後,蘇完河衛的最後一任指揮使索爾果兵敗投降,部眾被打散併入了建州女真八旗,最後編入了現在由黃臺吉依然兼領的鑲黃旗下。
因此這麼說來,鰲拜其實與建州女真是有仇的。
但是四五十年的時間過去之後,蘇完部的歷史早就淹沒無聞了,如今才二十歲出頭的鰲拜,也只知道自己是鑲黃旗下的世襲牛錄額真,當然也沒有什麼報仇雪恨的念頭了。
又因為,正黃旗和鑲黃旗如今都是掌控在黃臺吉的手中,所以兩黃旗之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