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零八章 太倉銀儲,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月十五日,建極殿中的望日朝會結束之後,內閣首輔李國鐠帶著閣臣徐光啟以及戶部尚書畢自嚴,來到了內閣向皇帝奏事的固定地點文華殿中,向崇禎皇帝詳細稟報了夏稅徵收的進展,以及如今朝廷的財政情況。
如今戶部的收入,雖然大頭依然要靠天下各省每年解送的夏秋兩稅,但是隨著運河的疏通,以及其他地方鈔關的撤銷,戶部七大鈔關在運河上的收入正在逐月增加。
同時,朝廷又有了新增的五個通商口岸的關稅收入、沿邊幾處榷場的收入,以及京畿之地各種工廠礦場的稅收,再加上戶部三處鑄幣廠以崇禎銀元回收兌換散碎銀子獲得的差額。這麼算下來,北直隸因為減免丁稅和改銀為糧造成的稅銀流失,也就算不上什麼問題了。
再說了,如今經過了兩年多的連續積累,戶部太倉銀庫裡的存銀數量,也已經達到了一個多年來未曾達到過的水平。
天啟七年底補發的九邊餉銀,是崇禎皇帝從搞掉了閹黨之後抄沒上來的銀子中出的軍餉。
崇禎元年全年、崇禎二年上半年的九邊軍餉、募民屯墾等軍事開支,也全都是從崇禎皇帝抄沒閹黨、整頓鹽務、收拾兩京勳貴的收穫之中支付的。
包括崇禎元年裡給所有在職官員漲過的那一次俸祿,上漲的部分,也是由崇禎皇帝抄沒到內承運庫裡的銀子補貼的。
所以,這兩年來戶部太倉進的多,出的少,太倉銀庫裡面的存銀量,自然是大為改觀,再也不是空空如也、餓死老鼠的情況了。
而且太倉銀庫裡出來的銀子,除了官員的俸祿之外,基本上也都是換成了糧食,貯藏在了通州的戶部倉場之中。
所以到了崇禎二年的六月徵收夏稅的時候,內閣和戶部的大臣們也不再像過去那樣錙銖必較、患得患失了。
特別是北直隸,歷年來上繳的稅銀也都沒有多。
北直隸這麼大個地方,這麼多的府縣,過去每年執行一條鞭法上繳的夏秋兩季稅銀,也不過是六七十萬兩而已,即便是加上遼事興起之後加派的遼餉,每年解送戶部太倉的稅銀,也從來沒有超過一百萬兩。
想想看,整個北直隸,包括順天府、永平府、河間府、保定府、真定府、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八個府,下屬一堆直隸州七八十個縣,一年累計上繳的稅銀,還不到一百萬兩銀子。
就這點可憐的稅銀,甚至都比不上皇帝隨隨便便抄一次家收穫的銀子多呢。
就是一年的稅銀全免了,對於如今的崇禎皇帝來說,要想找回來也很容易,不過是再去找出來一個通敵賣國的富商,抄了他的家產罷了。
而類似這樣的富商,在崇禎皇帝列出來的抄家名單上,可是還有著一大串兒呢。
比如介休的范家,以及與介休範氏一起在張家口、獨石口、殺胡口等沿邊關口經營商貿起家的那些大商號,隨便抄上一家,都抵得上北直隸全年的稅收了。
崇禎皇帝之所以還沒有對這些叛國通虜的奸商們下手,不過是手中暫時還不是十分緊缺銀子罷了。
等到從南北兩京勳貴之中抄沒變現的銀子支出得差不多了的時候,就是將他們抄家滅族一網打盡的時候。
從李國鐠、畢自嚴的彙報之中得知,戶部太倉銀庫之中的存銀已經超過了一千二百萬兩,下步夏稅全部解送到位之後,戶部太倉存銀有望突破一千五百萬兩,崇禎皇帝也是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內閣首輔李國鐠、閣臣徐光啟,以及前來稟報這個情況的戶部尚書畢自嚴也都是神情喜悅,一臉輕鬆。
朝廷的財政狀況明顯地有所好轉,當然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崇禎皇帝聽了戶部尚書畢自嚴的奏報,心中高興,立刻毫不吝嗇地表揚了畢自嚴以及內閣首輔李國鐠一番,對他們說道:“朕曾聽人說,銀子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銀子卻是萬萬不能的。此話雖然粗俗,但是其中的道理,卻是無法辯駁的。尤其是戶部太倉銀庫,關乎朝廷生計,沒有銀子更是萬萬不能的。
“如今朝廷開源節流之下,太倉銀儲日漸豐厚,此皆卿等功勞也,朕心甚慰!”
內閣首輔李國鐠見皇帝高興,自己的心裡也是輕鬆許多,眼前這個皇帝雖然年輕,但是即位以來的種種手段,卻讓他這個宦海浮沉多年的重臣越來越看不透,越來越覺得深不可測了。
自己的首輔位置看似穩固無比,但實際上完全就在眼前這個皇帝的一念之間。
論資歷,自己不如孫承宗,甚至不如眼前的這個徐光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