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七九章 全都降了,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了下午的未時三刻,城頭的殘酷殺戮,終於告一段落,停了下來。
說好的兩千顆首級完成了。
陝西總兵王承恩回到大營之中,向洪承疇請示下步行止。
洪承疇也沒有小家子氣到再派人去清點那一座座小山似的屍堆到底有沒有兩千具,而是直接命令總兵王承恩,安排三千官軍嚴陣以待,預備接受城中賊軍的繳械投降。
總兵王承恩指揮大營之中的官軍士卒,將帳篷、糧草、輜重等物移出大營,就在洪承疇之前騎馬駐足的山坡之上重新立營,將之前寬敞的官軍大營,匆匆改造成為容納賊軍降卒的俘虜營。
俘虜營地的四周除了深埋在地下並高立於地面的原木柵欄之外,當然不會有什麼帳篷,武器,糧食,輜重等物,簡直什麼都沒有,只有一片開闊的空地。
四角高大的望樓之上,站著官軍的弓箭手。
所有的這一切佈置完畢之後,洪承疇讓王承恩帶著部分人馬留守俘虜營地,而自己則在最近得用的中軍親兵把總張衡的帶人護衛之下,來到距離寧鄉縣城北門更近的那處前哨營中坐鎮收降。
這個張衡,二十四五歲,是此前跟著鍾得五從賊軍王自用部的重圍之中血戰得脫的陝軍悍卒之一。
跟著鍾得五歸入洪承疇的陝西撫標中軍之後,張衡脫穎而出,被一心想著收服陝軍士卒的洪承疇所賞識,很快提拔為護衛左右的親兵把總。
此時,張衡受命來到城下,向著城上等候指令的賊軍頭目傳達了賊軍出城投降的安排。
之後沒多久,寧鄉縣城北門下面的城門洞被從裡面打通,土石沙包原木等雜物被一一清除。
獻計詐降的“整世王”吳延貴,被王左掛等賊軍頭領們共同推舉為出城向官軍投降的第一人。
吳延貴自知自己此前跟著王嘉胤等人殺官造反,作惡多端,所以此時雖然主張詐降,但是心裡也沒有底數,不知道這個傳聞之中一貫狠辣的陝西巡撫洪承疇會不會遵守約定。
但是此時騎虎難下,到了這個時候,也只能是硬著頭皮出城投降了。
下午申時已過,城門洞開,吳延貴領著麾下剩餘的四百餘部眾,徒步走出城門,在李文雲所率領的火槍隊舉槍瞄準之下,按照洪承疇麾下親兵把總張衡的指令,解下腰間的佩刀、弓箭,一步步脫下那套從官軍手中搶來的心愛的山文甲。
山文甲工藝複雜,製作繁難,所以,即使在明軍官兵將校之中,也是異常珍貴,除非將門世家,否則的話,很少有誰能夠穿戴完整,只是不知道這個吳延貴是從哪個世家大戶手中搶來的這套甲冑。
“整世王”吳延貴解除了甲冑武器,滿是不捨的,將它們放置在張衡指定的位置之上,然後衝著官軍營地,緩緩跪下,嘴上大聲喊道:“草民吳延貴,跪降洪大人!”
吳延貴一邊高聲喊著這樣的話,一邊五體投地地趴在地上。
而他身後的賊軍嘍囉,也都紛紛扔掉了手中的刀劍弓箭,一個個老老實實地解除身上本就不多的甲冑。
賊軍的大多數都是沒有甲冑的,甚至能有一件趁手的兵器,在眾多的賊軍之中都是一項特權。
所以上好的武器和甲冑在賊軍之中那都是頭目和骨幹的標誌。
在李文雲火槍隊的包圍之下,鍾得五則帶著麾下人馬,分頭對投降了的賊軍嘍囉,一個個地進行著快速的搜檢,搜檢完畢一批,登記下姓名籍貫,然後就將這些降卒領到準備好的俘虜營地安置。
而整世王吳延貴,自然不需要登記姓名籍貫,在叩拜跪降表明身份之後,直接就被張衡帶人領著,前面不遠的前哨營地之中。
站在城頭之上暗中觀看著這一切的眾賊頭們,看著吳延貴及其麾下在出城投降後的際遇心裡都是嘆氣,官軍這麼搜檢登記,自己與部眾手無寸鐵,將來還不是任人收拾。
只是既然選擇了投降,而且還提出要回原籍安置,如今官軍這麼做,這些頭領們卻也無話可說。
何況這個時候已經騎虎難下,給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出爾反爾了。
“看來詐降再反的事情,還得從長計議了!”
王左掛心中這麼想著,步履沉重地走下了城頭,開始準備出城投降的事宜了。
吳延貴開了頭之後,城中賊眾也都放了心,不再有什麼猶豫,一個個,一批批,成群結隊,魚貫出城。
在城門外的空地上,有武器的丟下武器,有甲冑的解除甲冑,然後經過搜檢登記,被領往北面遠處的俘虜大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