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四八章 進軍水西,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安邦彥臨行前對自己的心腹老將安隆說:“如今大戰已起,貴陽方向雖然安靜,但卻切切不可掉以輕心!
“朱燮元非常人也,我料西面軍情不久之後就將傳入貴陽,朱燮元一旦得知被下,畢節危急,必然派軍來攻水西城。
“到時候,你只需堅守水西城不出,待我合兵解了畢節之危,滅了西面來敵,定然回頭來援。你若是能夠堅守一月,就算大功。
“幸賴我水西勇士,土生土長,熟悉這片山林道路,而貴陽官軍遠道而來,不懂我水西地形,想來不敢深入。
“如此,或許根本不必一月,我即率領大軍回師此地,到時候水西城必能安然無恙也!”
安隆這個年近六十的安氏家臣老將聽了這話,本能地就覺得不妥,萬一你在畢節耽擱了太長時間,或者是吃了敗仗,而貴陽的官軍又趕在你回師之前大舉進攻水西城,我一旦堅持不了一個月怎麼辦?
不過面對一貫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安邦彥,安隆心裡的疑問沒敢說出口,只說道:“一切以大長老為尊,隆等定盡全力守護水西城,靜候大長老歸來!”
安邦彥率軍走後,安隆心中不安,遂將鴨池河一線守軍,大部撤回了水西城,只留了幾個關鍵的地方派兵守衛,起到一個前哨預警的作用。
比如,烏江關上游的黃沙渡是如此,鴨池驛對面的前哨營地也是如此。
而鴨池河畔的這座原本足以容納上萬人的彝式營地,只留了千餘人駐守,其餘的人馬,要麼撤回到了水西城,要麼收縮到了鴨池驛到水西城當中的谷裡鎮。
安邦彥的自負或許有他自己的道理,但是朱燮元這邊卻沒有配合他演出的義務。
歷史上,侯良柱和許成名兩位總兵官合兵從北線突入水西,逼近了水西核心地帶,即慕俄格山城所在的大方地區,防守北線的奢崇明一敗再敗,安邦彥於是率領大軍前去救援,他的手下勸他不要去。
當時安邦彥的說法就是這麼個說法,以他自己帶領大軍一到,官軍肯定失敗,然後他再回頭來打這邊的官軍,結果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
他一率軍北上,朱燮元馬上命令許成名、侯良柱等人堅守不戰,與此同時貴陽、遵義方向的官軍立馬西進,安邦彥在北線求戰不得,而東線又危機萬分,只好率軍撤退,結果一撤退,許成名、侯良柱馬上銜尾進攻,安邦彥、奢崇明麾下大軍很快就崩潰覆沒了。
這一次,朱燮元收到了侯良柱、林兆鼎發來的軍報之後,得知府已被官軍拿下,親自率軍過了鴨池河以後,又發現位置如此重要而規模又如此巨大的水西彝兵營地,居然只有區區千餘人駐守,心中立刻有了判斷。
在命令官軍前鋒王國禎部進兵谷裡鎮,與駐守谷裡的彝兵對峙的同時,一邊安排按察使史永安、副將羅乾象督促民夫青壯,拓寬整修通往谷裡鎮的山道,一邊安排信使繞道遵義方向去傳令侯良柱、林兆鼎,儘快圍攻畢節,但是隻準圍攻而不準破城。
跟歷史上的策略很相似,就是聲東擊西,儘量把安邦彥和奢崇明的軍隊,調動到西線去,然後給東線的官軍創造大舉進攻的條件。
與此同時,渡過了鴨池河的朱燮元,也傳令駐兵黃沙渡的武之望、秦良玉等人立刻率兵西進,合兵陳子壯、彭朝柱,去攻沙溪壩(後世貴州金沙)。
對武之望這個人,朱燮元還是很放心的。
因為武之望這個南京兵部左侍郎可不是白給的,人家也是當過登萊巡撫的人物。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與朱燮元年齡相仿的武之望,還是一個岐黃聖手,算得上是明末時候的一個著名醫學家。
正因為這樣,武之望帶著陳子壯等來自南京的一行人馬到了遵義之後,很快就贏得了石柱土司首領秦良玉和保靖土司首領彭朝柱的尊重。
如今的石柱土司宣慰使,是秦良玉的兒子馬祥麟,只是這個兒子體弱多病,不適合領兵作戰,所以朝廷歷次徵召石柱白桿兵出征的時候,總是秦良玉親自出馬。
雖然她不是石柱宣慰使,但是在石柱土司軍中卻比自己的兒子更有威望得多。
貴陽官軍拿下了鴨池河之後,與下游的黃沙渡聯絡起來就方便了許多,沿著鴨池河順流而下,只需大半天就能抵達。
五月初四日傍晚,武之望、秦良玉在黃沙渡收到了朱燮元的軍令,次日一早,秦良玉即整頓麾下兵馬,護著武之望一行,往沙溪壩方向趕去。
此時已經五十五歲的女將軍秦良玉,身騎棗紅馬,手持鉤鐮槍,頂盔披甲,雖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