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五二章 波瀾不驚,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阿大,是彝族人對父親的稱呼。
羅隆佐說完了這番話,羅九鍾也是點頭,不過羅九錫卻說道:“阿佐尼莫惹,你說的誰人不知?只是我沙溪羅氏僻居水西,朝廷雖強,離我沙溪卻遠,而安氏雖弱,離我沙溪卻近。
“若我沙溪羅氏背叛安氏,跟隨朝廷攻打慕俄格,將來朝廷大軍撤回,再將水西委之於安氏治理,我沙溪羅氏豈非白白做了水西的叛徒?”
尼莫惹,是彝語中舅舅對外甥或者叔叔對侄子的稱呼。
羅隆佐聽了自家叔叔的這番話,還要再說什麼,卻被羅九鍾打斷了。
“阿佐,你九錫潘吾說的很對。你還年輕,今後要學著顧慮周全!”
此時,羅九鍾心意已定,議事一結束,立刻就派了自己的親弟弟羅九錫帶著數百人馬,趕往大方慕俄格山城的貴州宣慰府報信求救去了。
與此同時,羅九鍾也接受了兒子羅隆佐的建議,將駐守冷水河西岸橋頭的彝兵回撤了百餘步,就在距離河岸最近的一座碉樓下面安營紮寨,算是向官軍表示一點示弱,或者說不願主動開戰的意思。
到了當日下午,冷水河上雲開霧散,立在東岸山坡上的官軍營地高處,即可眺望見西面遠處的動靜。
武之望等人見沙溪羅氏的彝族土兵從橋頭撤走,知道他們不敢硬抗官軍,有了動搖之意。
這個時候,彭朝柱和秦拱明兩人都是主動請戰,包括輾轉數千裡,跟隨前來的南京京營將領汪見國,也主動請戰。
汪見國說:“大人,對岸的彝兵既然已經後撤,我軍就有了渡河的機會。只要我軍佔了西面的河岸,末將把大炮運抵西岸,這些彝兵賴以堅守的碉樓,對我軍就毫無威脅!到時候,他們若是不肯投降,那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聽汪見國說完這話,武之望點了點頭,看向秦良玉。
秦良玉看了看對岸那幾座高聳的碉樓,說道:“武大人,汪參將說得沒錯!沙溪壩的這些碉樓,雖然高大堅固,但卻一定經不起大炮的轟擊。我軍一旦在河岸上立足,將大炮運到對岸,沙溪羅氏非降不可!”
見老久經戰陣的老將秦良玉也這麼說,武之望遂下決心,說道:“既然如此,彭朝柱準備橋板,明日一早乘著霧氣,務必將橋面鋪設到對岸!
“秦拱明,今日你部好好休整,明日一早,只待橋面鋪就,由你率領是石柱將士,攻入對岸,奪佔橋頭!
“汪見國,好好檢修火炮彈藥,明日一旦秦將軍攻佔對岸,即由你率領炮隊,運送火炮過河,擊毀對岸的沙溪碉樓,為大軍渡河開闢道路!”
三位將領聽了武之望的軍令,當即抱拳應諾,各自分頭準備去了。
水西的天氣說變就變,原本晴朗的天空,到了傍晚時分,突然陰雲密佈,晚飯後,開始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
小雨一直下,到了深夜,也沒有停息。
已經決定次日搶攻冷水河西安橋頭的武之望,心中忐忑不安起來。
若是這雨就這麼沒完沒了地下下去,那麼明日大炮就是運抵對岸,恐怕一時半會兒也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啊!
武之望雖然是登萊巡撫出身,當年登萊形勢之險惡,比之眼前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作為登萊巡撫的武之望,卻也沒有親臨一線,親自率軍上過戰陣。
武之望的去職,是因為他與東江鎮毛文龍不合造成的。
這其中有武之望的文人意氣,也有毛文龍的跋扈不法。
兩人之間的齟齬不僅造成了東江的困境,也造成了朝廷在遼東的被動,更是直接造成了武之望自身的命運轉折。
那些陳年舊事恩怨糾葛,本來隨著武之望的狼狽離任,已經煙消雲散了,但是隨著毛文龍在崇禎元年的一戰封侯,再一次折磨著武之望的心神。
這一次奉旨前來西南助剿奢安之亂,正是崇禎皇帝給他武之望的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要是把握不住,當年的是是非非,哪裡還有理清證明的那一天?
歷史上的武之望,因對朝政失望,徹底冷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在崇禎元年底的時候辭官歸鄉,並在歸鄉的途中染上時疫,於崇禎二年底病死在陝西臨潼的家中。
而當時,毛文龍已被袁崇煥矯詔斬首。
這一對本該精誠合作的撫臣與鎮臣的搭檔,因為兩人互相指責,相互拆臺,到最後,誰也沒有落下一個好下場。
不過這一世中,因為崇禎皇帝的改變,這兩個人的命運,也隨即改變了。
毛文龍終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