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七八章 霧林暗戰,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很快河面之上鼓聲大作,一片片一陣陣“過河過河衝過河去”的呼喊聲,響徹西溪河谷!
本以為西溪河谷雨霧瀰漫,官軍今日斷不會渡河的右都督楊作,好不容安了心睡了個回籠覺,結果剛躺下不久,西溪河上的隆隆鼓聲,就將他從睡夢中驚醒。
“怎麼回事?哪裡來的鼓聲?是不是官軍有了動靜?!”
楊作剛被驚醒,就急衝衝地對著自己下榻的木樓下面高聲喝問。
外面樓下守衛的水西彝兵正不知所措,卻突見幾個土司頭人匆忙趕了過來,隔著十幾步,就衝著木樓之上的楊作下榻處,大喊:“楊都督!楊都督!大事不好!許成名那廝帶的官軍渡河進攻了!他們渡河進攻了!”
楊作聽了,心裡非常不爽,心說,你他孃的才大事不好呢!
只是喊出這話的人名叫化沙,聽著是個蠻夷的名字,當然實際上也是蠻夷,不過人家姓安,正是水西安氏的一支。
水西安氏族人之中地位比較高的,都享有朝廷賜給的姓氏,以及比較拿得出手的名字,但是與此同時,這些人也都有一個水西彝族的名字。
比如這個化沙,雖然享有朝廷的賜姓,即安姓,但卻也有著彝族的名字,就叫化沙。
楊作對這些土司頭人的驚慌失措,心裡十分不爽。
只是他原本是水西彝人奴隸中的最底層呷西出身,如今雖然深得安邦彥信重,身居右都督的高位,但對這些地位高貴的土司頭人卻也不敢發作。
楊作匆匆起身下樓,領著這些土司頭人,帶著身邊護衛,很快就趕到了河邊。
沒到河邊就聽見河谷裡鼓聲大作,“過河”“過河”的呼喊聲響徹河岸。
河面上一片雨霧,迷迷茫茫,看不真切,只聽見鼓聲呼喊聲越來越近,似乎已經離岸不遠。
楊作正要發話,突然聽見己方河岸這邊一聲驚呼:“竹排!竹排!他們的竹排靠岸了!”
聽見這話,楊作再不猶豫,馬上高聲傳令:“官軍渡河進攻了!快調更多兵來!”
說完了這話,楊作猶自覺得不穩妥,接著說道:“快去傳令,把水車壩、黃泥塘的所有人都調來!全都調來!一定要嚴防死守,絕不能讓一個官軍上岸!”
傳完了命令,楊作心想,許成名啊許成名,老子倒要看看是你弄竹排送過來的人多,還是老子岸上的人多!
楊作的策略很快就奏效了。
官軍的竹排藉助西溪河中湍急的水勢,雖然多數都能漂流過來靠上河岸,但是河岸之上的拒馬,以及之前在河邊佈下的尖杆和木樁,發揮了作用,沒有一架竹排上的官軍能夠跳上河岸。
而那些從竹排上投擲過來的套索也只有少數能夠發揮作用,將河岸上的拒馬或者尖杆尖樁拉倒拖入河中。
很多套索剛剛套住河岸上的拒馬和木樁,就會被越來越多衝過來沿河密集佈防的水西彝兵用砍刀砍斷。
聽到了河岸上水西彝兵的一陣陣歡呼,得知自己的策略發揮了作用,官軍幾十架巨大竹排無法靠岸,最後只能順河漂流而下,楊作心中高興極了。
因為他知道十幾裡外就是六沖河,六沖河由西南方流向東北方,水更深,流更急,而且兩岸都是高山峽谷,一旦衝進去,能到哪裡不好說,但絕對到不了西溪河西岸。
緊跟在身邊的化沙等人,也都知道這個道理,此刻見楊作的策略對路子,都是讚不絕口,一個勁兒稱賞“右都督高明”!
楊作心中雖然高興,卻並沒有掉以輕心,因為官軍的竹排強渡,簡直沒完沒了,沖走了二十架,又來了二十架!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些咋咋呼呼喊著過河上岸的官軍,只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
投擲套索拉扯對岸的拒馬和木樁,目的也是為了做戲做全套,為了讓這一次佯攻顯得更加逼真而已。
而那些看似失去了控制順河漂流而下的竹排木筏,也早就勘探好了大概停靠的落點,而且落點也不遠,就在西溪河匯入六沖河的丁字河口東北拐角處。
六沖河湍急的水勢由西南往東北衝擊,從西溪河上漂流而來的竹排木筏,剛好被六沖河的河水衝往官軍所在的這一側。
而這一次,如今又有史永安領著倮倮營在那裡整修驛道,順便就能把他們連人帶竹排撈上河岸。
接下來,距離回到西溪鋪再一次登上竹排“強渡”西溪河,也不過就是一二十里的山路而已。
隨著官軍的竹排木筏一波又一波地飄過河去,一波又一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