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二七章 誰是傻子,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話說的可不是賺錢,說的乃是花錢。
冷兵器時代的軍隊,打仗打的是人力,是人數,是訓練有素計程車兵,給他裝備一把刀,一張弓,一杆長矛,就能讓他上戰場發揮作用。
可是,到了火槍火炮盛行的時代,就不光是依靠這些了,除了訓練有素計程車兵之外,還需要更加大量的火藥、彈丸,大量堪用的輕易不會傷及自己的火槍火炮。
正因為如此,崇禎元年十二月拉起來的,如今滿編足有一萬六千多人的近衛軍第一鎮,直到崇禎二年五月中旬,才算是真正正正地實現了齊裝滿員。
而齊裝的意思,指的就是近衛軍第一鎮所有營頭,直到今年五月才實現冷熱兵器的全部裝備到位,不管是崇禎一式燧發火槍,還是裝配了一尺八寸精鋼透甲錐的丈八長槍,或者是水力軋製的精鐵板甲,到了這個時候才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份。
滿員的意思,指的則是近衛軍第一鎮裡的新兵種,也就是因為武備院手榴彈、燃燒彈的定型量產而出現的直屬中軍的擲彈兵營了。
崇禎元年十二月的時候,近衛軍第一鎮成軍離開涿州之後,涿州新軍訓練大營新軍兵員的招募和訓練,始終就沒有停頓過。
崇禎皇帝視察過武備院槍炮廠之後,近衛軍第一鎮補充一個擲彈兵營的事情就提上了日程。
位於白冶城的礦營,近水樓臺先得月,很快就搞出了擲彈兵,而近衛軍第一鎮卻不能自己募兵編練,他們需要的兵員只能從涿州新軍訓練大營之中挑選和補充。
從近衛軍第一鎮向軍機處提出申請,到軍機處報給崇禎皇帝批覆同意,然後再由軍機處將擲彈兵營的訓練需求,下達給涿州新軍訓練大營,然後由涿州大營但要求訓練,最後再由軍機處派員,會同近衛軍第一鎮考核接收。
這個過程,即便是特事特辦,也需要三四個月才行。
就是因為這樣,去年底成軍的近衛軍第一鎮,直到今年五月中旬,才真正實現了齊裝滿員。
也是一直到了這個時候,近衛軍第一鎮中編制的區區五千名燧發火槍手,也才人人拿到了屬於自己的崇禎一式前裝燧發滑膛槍。
為什麼武備院的生產效率如此低下,或者說武備院兩處槍炮廠為什麼這麼長時間才生產出了這麼一點燧發槍?!
不是武備院生產效率低下,也不是武備院兩處槍炮廠產量太低。
而是因為從崇禎元年七月,崇禎一式前裝燧發滑膛槍定型生產以來,到崇禎二年五月中旬,滿打滿算也不過才十一個月而已。
崇禎元年八月以後,由於槍管生產工藝的改進,崇禎一式每個月的產量,才達到月均九百杆左右而已,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槍炮廠的工匠們在高額薪水的激勵之下,再接再厲連軸轉超常發揮,也不過一共造出來一萬一千多杆而已。
與這樣的產量相比,需要裝備的地方卻是一個無底洞。
作為皇帝的親軍錦衣衛需不需要?
御前護駕的天策衛需不需要?
拱衛宮禁的羽林衛需不需要?
保衛京師的京師三大營需不需要?
再加上給東江鎮的一部分,給遼東鎮的一部分,袁崇煥三邊總督轄地的一部分,以及因為近水樓臺先得月而得到了大批次裝備的白冶城礦營,還有瀛洲鎮守府、熱河鎮守府。
當然,還要顧及山西前線的需要,雲貴前線的需要。
此外,還有袁可立編練的漕營,盧象升編練的天雄營,哪個地方不得多少裝備一點啊?
正因為需要裝備新式火槍的地方是如此之多,所以每個月武備院出產的崇禎一式前裝燧發滑膛槍,一出廠,就有許多人都在盯著。
儘管分配裝備的審批權力,在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本人的手中,但也只有其中的一部分,能夠最後落到近衛軍第一鎮的新軍手中。
不是崇禎皇帝對近衛軍第一鎮不重視,而是更加需要的地方,總是會在適當時候出現在崇禎皇帝的面前。
說到底還是產能不足,產量不夠罷了。
畢懋康、孫元化等人,對於武備院兩處槍炮廠的產量不滿意,並且常常因為影響到近衛軍第一鎮的真正成軍,以及第二朕的遲遲不能成軍而內疚自責。
但是對於崇禎皇帝來說,武備院設立不過一年多來,崇禎一式前裝燧發滑膛槍的產量,就已經達到了一萬一千多杆的數量,他已經非常滿意了。
畢竟這是在十七世紀的二十年代,如今這位崇禎皇帝,雖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