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5章 蠢貨的力量永遠不可忽視,孺子春秋,天成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呂荼這時繼續道:“諸侯玄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聽朔於大廟,朝服以日視朝於內朝。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聽政,使人視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又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夕深衣,祭牢肉,朔月少牢,五俎四簋,子卯,稷食菜羹,夫人與君同庖。君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
這段搖頭晃腦的話,頓時把眾人唬住了,董梧也是沉吟不語,偏堂內的巫狐庸和太和公聽著是震驚不已。
呂荼很是滿意眼前眾人的表情,暗道,看來後世自己熟讀漢朝人編纂的先秦古籍《禮記》還是有好處的。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周公也是贊成君子進廚房的,只是反對無故而已”
呂荼言罷故意的瞥了一眼“太和公”,“太和公”很尷尬的笑了笑,又想欲言,呂荼搶斷道:“太和公想必也聽說過夫子講君子要為民吧?”
董梧聽到呂荼如此說,不由笑了,他似乎抓住了呂荼話語中的把柄,他道:“為民?呵呵,孔丘那傢伙說過此話嗎?若說過,也一定是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吧!”
董梧說到最後為字時故意的陰陽怪氣。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丘倒是真說過這話,而且是原創。
呂荼一聽心下知道眼前這位太和公用此句是為了諷刺孔丘講君子之道,其實無非是為了上等食祿罷了。
對此呂荼也不否認,當然更也不肯定,他只是道:“君有仁政,萬民生泰。”
“仁政是什麼?”
“荼幼小的時候問過夫子,夫子告訴荼,以前他認為仁政就是蒼天布撒大地的德,可是後來一切都改變了”
“那年半路上,高柴攔車,欲向他求學”
“他看到高柴相貌第一感覺是不塑之木材,本不願接受他,但是仲由的關係,讓他不得不再向高柴提問了一句,以做他最後的決斷,他問高柴:你向我求學的目的是什麼?”
“高柴道:夫子,我命運如斯,又長成這樣,若沒有學問,我還有什麼足可以讓我未來的日子裡供我吃飽飯呢?”
“那時夫子被這句話觸動,他說這世道真是反了,壞了,學問什麼時候變成了讓人吃飽飯的手段?”
“吃飽飯不應該是很自然的事情嗎,就像春天來了,萬物就會復甦,就像有了河,便有了魚”
“荼那時小,不太明白,可是後來隨著荼閱歷的增長,荼覺悟了,荼明白了”
“仁政是什麼?仁政就是剛開始時要讓士人吃飽飯,征程中讓士人吃好飯!”
“夫子不講吃飽飯,而講讓人吃好飯,這難道還有錯嗎?”呂荼說完這一句話,眼中不由閃出了淚花。
他想到後世那些張口閉口就說孔老二誤華夏兩千年的人,就是忍不住的憤怒與悲傷。
誤?誤尼瑪蛋!
看過儒家經典嗎?
夫子哪一句話誤了華夏?
說孔夫子是篡改歷史第一人的,你們眼睛瞎了嗎?
孔夫子述而不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就連反儒鬥士曹雪芹都說:天下間除了四書五經之外,杜撰的多了!
難道你們比歷代的賢人智者還要覺悟?
否定夫子,何嘗不是再否定華夏史,否定華夏文化啊!
沒有華夏文化,那我們的文化屬性是什麼?
教堂的子民嗎?
不!我們是祠堂的子民。
祠堂啊!
華夏大地還有幾處祠堂啊?
好不容易有人祭祖,立馬有人說搞封建迷信,浪費人力物力。
更有甚者,吵吵嚷嚷著連清明都要廢除,因為它汙染環境,而且容易造成火災。
汙染環境?造成火災?
汙染你兒子,火災你兒子!
你們少去幾次酒吧和少去幾次KtV也把這些汙染和火災彌補了。
一幫只會人云亦云的蠢貨,是何等的愚昧無知。
此時院內眾人,無不痴呆,呂荼的字語,呂荼的表情,呂荼的話中的情感,每一個微小都那麼的動容。
特別是說“仁政是什麼?仁政就是剛開始時要讓士人吃飽飯,征程中讓士人吃好飯!”這句話,引起了他們的心裡共鳴,他們眼神灼灼的看著呂荼,左邱明更是趕忙從袖筒中拿出紙筆記錄此事。
偏堂內的太和公聽到呂荼說的話後,很是激動,他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