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3章 向大海征程,孺子春秋,天成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國和楚國一直是通婚的聯盟國家,特別是在楚平王時期一十八路諸侯伐楚申包胥出使秦國後,秦國為了制衡齊國,就越發的和楚國關係緊密。

後來,呂荼登位稱王,楚國更是被齊國打的退出了荊楚之地,其勢力龜縮到山高林深的巴渝地區,為了防止楚國被滅,應楚太后秦國公主孟贏之邀,秦國出兵與齊國對峙武當山,在那一刻,兩國的關係更是親密的程度可達到了穿一條褲子的地步。

五年前秦國徹底消滅羌人叛亂後,藉著韓趙內戰,發動了對魏國的戰爭。

楚國基於盟國的義務,楚國派大軍北伐,而北伐的必經之路是陸渾戎的地盤,陸渾戎以為是楚國想借機吞併他的地盤,所以兩大地區自然會不宣而戰。

蜀國呢?蜀國自開啟明王赤帝時,就已經生出了爭奪天下的野心,當他看到秦楚魏陸渾戎幾大周圍勢力戰成一團時,便想趁機奪取周圍勢力的土地,只是他很猶豫,不知奪誰的好。

畢竟若是選擇奪取東面的楚人地盤的吧,就要直面面對齊國人的兵鋒,而且對於齊國人,蜀國人有天生的畏懼感,因為蜀國的開明王赤帝就是戰死在齊國人的手裡。

可若是北上,和楚國人一起,滅陸渾戎,奪陸渾戎的地盤,好是好,只是楚國和蜀國兩大國去瓜分陸渾戎的地盤,一番辛苦作戰下來,所得的土地卻在自己控制的本地領土之外,因為中間夾著楚國的關係,自己很難掌控那塊土地的實際控制權。更何況,一旦拿下陸渾戎,就意味著自己又要多一個敵人,魏國。這有點頭疼。

北上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兵出祁山,進攻秦地。進攻秦地的好處是,秦人的主力現在都在大河以東,正和魏國人作戰,自己此時出兵一則可以很快的拿下秦地,二則會得魏國和陸渾戎的支援。

只是這樣便開罪了楚國,還有秦國氣惱之下,若是他跟魏國媾和退兵,把主力調回,和自己在秦川來一場大會戰,到時自己就要單獨面對楚人和秦人的聯合攻擊。這樣自己能受的了嗎?

所以蜀國開始時很猶豫,他有些不知道選擇哪個好,只能求告神樹,祈求能得到指引,神樹給了她指引,兵出祁山。

蜀國出兵先斷了盤踞在古安康盆地的秦軍後路,然後兵發安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安康之地,與此同時,兵發三路,出祁山,進攻渭南。

秦國看到蜀國出兵,全國震動,只是最後秦國朝廷硬咬著牙並沒有讓在王屋山會戰的秦軍撤回秦地,而是緊急動員全國青壯,徵兵,對付蜀人,同時去信楚國,讓楚國西進,向蜀國開戰,將來所獲得土地,秦楚平半分。

古長江上游地區是打的熱火朝天,讓被楚蜀一直壓制的巴人和百濮看到了機會,他們開始結盟,準備伺機北上,奪回他們先祖的地盤。

還有那逃到古福建的越國,他們和閩人作戰打的死去活來,最後閩人為避其鋒芒全都退回到了武夷山的茂密叢林內,越國面對大山原始森林一時無法奈何閩人,只能把目光朝向百濮和巴人盤踞的地盤,古廣東廣西雲南地區,準備乘著他們北上參與中原戰爭的時候,奪取他們的勢力。

總之這四五年亂的很,呂荼聽著幾人的彙報,心說這天下真是亂的夠嗆!

按呂荼的想法,這天下之所以亂是因為自己的存在,若是自己消停了,那天下也就安定了。可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消停了,反而天下卻更亂了。

水車在山間的溪水的催動下,旋轉著,陽光靜謐的射在山林之中,身旁的磨坊內傳出石磨“吉娃吉娃”的機竅咬齒的聲音。

呂荼看著滾動的水車久久難以沉靜自己的心情,或許自己該出來動彈動彈了,否則這天下都忘記了自己的存在。

“孟談,石乞傳來訊息了嗎?”呂荼背手而立,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問張孟談道。

張孟談道:“大王,不必擔心,以石乞將軍的本事,對付海上的吳國餘孽,是輕而易舉之事,再等兩天,必然有捷報傳來”。

呂荼所提的事是這幾年吳郡出現海賊上岸擄掠百姓的事,吳郡郡守巫狐庸死後,原郡丞華登做了郡守。

華登才華是有的,而且治理的吳郡也井井有條,但是功大自驕,犯了宋人都會犯的錯誤,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有能力剿滅海賊,結果是越剿海賊,海賊勢力越大,後來瞞不住了,才上報朝堂。

起初朝堂得知海賊襲擾吳郡也不以為意,但是當知海賊的首領竟然是吳國餘孽太子友部後,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

於是才有了這石乞帥水師下長江,剿滅太子友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