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4章 韓王庚跳崖,長平之戰結束,孺子春秋,天成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日第三更。
…………………………………………
人和畜生最大的區別就是畜生有的只是感知,而人卻有比感知更高緯度的東西,那種東西叫感情。
呂荼待他們這些俘虜有恩有情,這幫老弱病殘眼淚稀里嘩啦,千言萬語只歸結到最後歡呼,呂荼萬歲!
三十一萬齊軍繼續北上,這幫人“十送齊軍”,上演出一副軍民一家親的感人史詩。
為什麼未開戰之前齊軍還是三十萬,如今變成了三十一萬,那是因為投降的四萬俘虜當中有精銳一萬,對於這些人呂荼當然不會願意放了他們,畢竟誰也不能確定他們被放走後,又會不會被韓庚抓住去做壯丁。
所以齊軍是越打越多,然而這只是個開始。
半個月後,呂荼的這支大軍到達長平,與十五萬韓軍碰面。
韓庚已經得知了訊息,自己的兒子韓虎戰死了,前鋒五萬大軍也沒了!
面對著兩倍兵力於己的齊軍,韓庚首先想到的是撤,大軍北撤,靠著巍峨的太行山,靠著韓國的關隘天險,阻擋住齊軍的進攻。然而令他絕望的一個訊息傳了出來:
有一支約合十萬餘人的齊軍繞道了長平關,攻下了長治,屯留等大城,現在大軍正往南下,進攻長平關。
長平關,韓庚清楚,那裡的軍隊不過三千人,如何是數十萬齊軍的對手呢?可以想象不久這座天塹也要被齊軍攻下了。
沒有了長平關,沒有了長治,屯留,韓國已經被懶腰斬成兩端,更可惡的是自己的十五萬大軍還被三十一萬的齊軍主力圍困在下半段,這個群山環繞的高地,無處可逃。
韓庚一夜愁白髮,可是若是愁白髮就能解決眼前的危機,那韓庚也認了,可惜白髮並不能解決這個令他絕望的困境。
無奈,韓庚只能帶著軍隊退出高平城,駐紮在高平城外二十里的山上,這個山沒有名字,但是卻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就像是上黨高地的喉嚨,它北面是高聳入雲的滿公山,西面是炎帝的羊角山。
呂荼帶著眾將觀察到韓軍駐紮在流水淙淙的山上,用強弩組建起來最強防禦,對這個韓庚臨機應變能力十分的欣賞。
“諸位,可有妙計破敵?”呂荼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最小傷亡的破敵之計來,只能把目光看向眾文武。
熊宜僚道:“大王,何不用火燒之計?”
呂荼聞言白了他一眼,此時是太行山區的雨季,用火燒,那也得能把這茂密的原始森林點著啊?
東門無澤拍馬屁道:“虎衛中郎將此計不可,大王仁義之君,怎能用此毒計?”
說著一副十分嚴肅的樣子。
眾人鄙夷,東門無澤是聰明人,他怎麼能看不出如今夏季雨水正足不適合用火攻?如今他這麼正大光明的駁斥熊宜僚,顯然是故意說給呂荼聽的,目的是為了拍馬屁。
張孟談道:“大王,可圍而不打,坐等韓軍糧草食完”。
對於這個建議,呂荼還是心動的,歷史記載的長平之戰,就有圍而不打,造成了趙軍軍心大亂,最後被秦軍一攻而破。
只是對方的主將不是那個沉不住氣的趙括,此計行嗎?
呂荼懷疑的看向了那巍峨綠油油的群山,對方食用完了糧食,難道就不會食用這原始森林所饋贈的糧食嗎?
東門無澤似乎是看出了呂荼的想法,駁斥張孟談道:“此計不可,晉人在飢餓年代連野草樹皮都吃,何況佔據林深茂密流水淙淙的山林韓軍?”
“那以你計當如何?”張孟談聽到東門無澤為拍馬屁又說出了呂荼的心裡話,心中頗為不喜,反問道。
東門無澤被問的有些發愣,嗡嗡了半天也沒有嗡出個話來。
倒是呂恆道:“父王,您所憂慮的無非是韓軍的弓弩之利,若是讓對方發揮不出弓弩之利來,那事情不就解決了嗎?”
順著這個思路一想,所有的在場的人眼睛都亮了,呂荼是哈哈大笑道:“看來諸君與孤都老了,怎麼連這等顯而易見的問題都看不透了?”
眾人臉色通紅,憨直之輩口中直誇呂恆,聰明如東門無澤的,則是誇虎父無犬子之類的話。
三十一萬大軍駐紮在山下,切斷了下山的路,每日對著山上高喊勸降之類的話,讓韓庚躁動不已,但又毫無有用的辦法,只能給手下的將軍們畫餅灌心靈雞湯,希望他們能追隨自己堅持下去。
十天後,齊軍似乎是不耐煩了,發起了對韓軍的攻擊。
韓軍的弓弩如同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