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1章 孔丘大罵呂荼(上),孺子春秋,天成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端木賜這話並不是空穴來風,要知道召地的百姓在天災的時候,沒有得到秦君的施救,才造成無數人餓死。
孔丘道:“一個國君不愛惜的自己的子民,這樣的國君是殘暴之君,而殘暴之君是不配成為國君的,如今他成了國君,真是悲哀啊!”
“夫子,那麼怎麼才能算是一位好的國君呢?”孔丘在吳國時收的弟子言偃道。
“一名好的國君他知道仁,他知道義,知道了並且還能做到大部分,這就是好”
“夫子,那什麼是仁呢,什麼是義呢,這兩個又和夫子一直講的禮有什麼關係呢?”另一年輕弟子道。
孔丘聞言看了那個年輕弟子,他很是欣慰,這個弟子叫詹臺滅明,別看他比自己小三十九歲,可是聰慧好學,在一眾弟子中屬於上上弟子資質:
“仁是什麼,仁就是從愛父母親人開始,博愛眾人”
“義是什麼,義就是從尊重先賢開始,尊重眾人”
“而做了關於仁和義這兩點的事,便就產生了禮”
眾弟子聞言皆是恍然大悟,他們現在有些頓悟為何夫子一直講禮,原來禮不是儀式而是嚮往生活的目標啊。
這時孔丘又道:“我從沒有聽說過,一個好的國君從來沒有仁義之心的。”
孔丘的話說完後,堂內靜止了一會兒,所有人都在思考,過了一陣,眾弟子有點頭稱讚的,有眉頭緊皺的,還有搖頭不認可的。
追隨孔丘的最早弟子之一冉求就是不認可的一人,他道:
“夫子,據弟子所知,秦君雖然殘暴但是在他治理下,現在的秦國的國力卻是蒸蒸日上的,現在天下諸侯中,他的實力已經在前三,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從整體上來看,對於秦國而言,這難道不是好的國君嗎?”
孔丘聽罷冉求的話,心中無比的憂慮,因為這個弟子雖然智慧勇武,多才多藝,又擅長理財接人待物,可是他給自己的感覺是他沒有得到君子之心,這讓他覺得可怕:“子有,一個國家的強盛要看士人是否強盛,你想想看,召地計程車人餓殍遍野,這難道就是它的盛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