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章 智商與成功,詩意的情感,紀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智商與成功張寶同2016.6.6
人類社會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突出表現是在人的智慧和智力。可是,智慧和智力的標準是怎樣?我們又怎樣能知道我們的智慧和智力到底如何?為此,在1912年德國心理學家施特恩提出了智商測試,即IQ測試。這是一種將數字、空間、邏輯、詞彙、創造、記憶等能力綜合在一起進行測算的方法。把智商在90-120之間的人定為智商正常。而現在最常用的斯坦福—比奈的智商測試認為智商在140以上為非常優秀,即天才;120—139為優秀;而智商能達到170則是超常天才。而智商在110—119的為中上,即聰慧;90—109的為中等;80—89的為中下,70—79的為臨界智慧不足,而69以下的為智力缺陷。
對照國際標準智商測試題,我們可以獲得我們的智商引數。但是,我們不禁要問這個測試題是針對什麼樣的年齡組?是六歲兒童,還是六十歲的老人?因為六歲兒童和六十歲的老人所測出的引數肯定是不一樣的。再是男人和女人的測試是否相同?因為男人和女人的先天能力是不盡相同的。女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強於男人,而男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卻強於女人。男人在操作電腦方面優於女人,但在照料孩子方面,女人則顯得更為得心應手。
而且,每個人所具有的天賦和能力也各有不同。這些方面包括數學能力、語言能力、文字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繪畫能力等,還有想象力、理解力、感知力、直覺、靈性以及身體條件等組成的複雜的綜合系統,甚至還有那種創造力和開拓精神等。這些應該都屬於我們智力和智商的一部分。可是,現有的智商測試卻無法把它們包容進去。所以,也就使得智商測試遺漏了一大片的重要內容,至少是不甚全面。
用智力智商的測試來判斷一個人的未來是很荒唐的。我們拿霍金為例。霍金是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可是,他小時候在班級裡的成績從來沒有進入過前10名,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常把他當成嘲弄的物件。可是,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卻成了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這個事實顯然是對智商測試的一大諷刺和嘲弄。
事實上,聰明早慧者後來江朗才盡碌碌無為實屬平常,而早年貌不驚人後來卻大器晚成者也比比皆是。研究表明:從中國1977年恢復高考到2008年間,共產生出1100多名高考狀元,但他們在大學畢業後有幾人還能出類拔萃,有所作為?還有中國少年班那些學生,最後不也都銷聲匿跡了?他們的成就遠低於社會和人們的預期。再看一下社會上許多的成功人士、社會精英,甚至是那些獲諾獎的人物,他們小時普普通通,並無非凡之處,但卻能透過後來的勤奮與追求,成就大業。
我們要測試智力和智商,是想了解我們是否具有成功的能力。也許一個人的智力和智商會跟他的成功能力密切相關,但一種能力並不代表一種結果。智力智商高也不代表定能成功。我們不懷疑智力和智商的測試方法,也許它確實能測試出我們某一時段的智力和智商,或是測試出我們某些方面的智力與智商,但是,人的成長是處在動態的變化之中,而每個人也各有所長和各有所短,這是智商測試所無法界定的。特別是人的理想、志向、毅力、動力、環境條件、興趣愛好、健康狀況和天命運氣等等,這些都不是智商測試所能涉及和照顧到的。如果是測試人是否能夠成功,就應該採用成功測試。在這方面愛因斯坦制定出了一個公式:A=x+Y+Z。譯成中文就是成功=艱苦的勞動+休息+少說廢話。而艱苦的勞動最為重要。而當代比較流行和全面的公式是:成功=正確的目標+正確的方法+艱苦努力+必要的天賦+必要的客觀條件。可見對於愛因斯坦來說,只要是辛勤耕耘,加上適當休息和少說廢話就可以成功。而對於其他的人來說,除過辛勤耕耘,不但要有正確的目標和方法,還要有一定的天賦和相應的環境條件。
愛因斯坦有愛因斯坦的成功經驗,霍金有霍金的成功道路。每個人的經歷、天賦和環境各有不同,成功的途徑自然也不盡相同。我們不必在意智商的高低,因為在智商測試出現之前,四大發明,工業革命和文化復興早已發生,而我們的前人還根本不知智商測試為何物。如果說起智商,我們既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天才,也不要把自已看成是智商不足。全當它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