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7章回家過年,詩意的情感,紀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家過年張寶同2017.1.16
過年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為了這一天,人們辛勞一年,期盼一年,所以,這一天是人們盡享歡樂的一天。歡樂自然是要和自家人在一起才會感到最為滿足和最為真實。是的,老少全家,幸福快樂,其樂融融,那才是人們嚮往的美好景象。
相反,不能回家的過年,實際上根本就沒有過年的感覺和意義。那些因為忙碌或是其它原因而有家不能回的過年,就是在過天天。因為不能回家過年,過年那天就會感覺非常地不爽,寂寞煩躁而且無聊無奈,那是非常難熬的一天。即使過了年,也會覺得幹了一年沒有得到休息,一年的辛勞沒有緩解,一年的疲倦依然還在身上,沒有得到休整和放鬆,沒有與妻兒的親近和家人的歡樂,沒有對來年新生活的期盼,很容易對新的一年產生厭倦情緒。所以,不論人們平時再忙,到了年前就要忙著回家。特別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們,回家不但是親情的召喚,團聚的必須,還是對父母和家人一年期盼的回報。當然還有對老婆孩子的殷切思念。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情分是靠感情維繫的。如果長時間地疏遠和脫離,就很容易失去親情和關愛。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常年不見父母,見了父母就跟不認識似地。而有些男人常年不回家,等回到家裡,卻發現老婆已經住在了別人的家裡。有的人甚至回到家裡才發現父母已經離世多年。這些都是人世最大的遺憾和悲哀。所以,一個人無論多麼忙,都應該經常回家。於是,過年就成了人們每年必須回家的原因和理由。對許多人來說,出外打工只是暫時謀生的方式,等到老了,還是要回家生活的。所以,他們每年過年都要回家給家裡送錢,跟老婆孩子親近,與父親和兄弟姐妹們團聚,走親串友,打點行禮,補償因常年不在家時短缺的情分。
我因從家裡出來的時間很早,到現在都有四十多年了,對老家的感情和依賴已經非常地淡薄。記得剛離家來西安工作時,我一連兩年沒能回家,對家鄉的思念真是無法言表,那時我在西安車站工作,每當我送走西安到武昌的114次列車,聽著那支《送別》的hN民歌,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那時回家非常地不方便,回家要在武昌轉車,而過了年返程時,就得要在鄭州轉車,上車時都是擠死擠活地往車裡鑽。進到車廂後就一直擠在車廂的連線處,直到武昌才能鬆動一下,但依然還是靠在一個地方站著。到了鄭州就是深夜了,一下車又要朝BJ到wLmQ的72次列車上再往上擠。而到wLmQ的人更多,只要能擠進車廂就算萬幸。那時乘火車從汨羅到西安才只有1380公里,卻至少要走28個小時。後來結婚之後,我回家的次數就少了,都是過上兩三年回去一次。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乘車。所以,每到年前,母親就打電話問我回不回來過年。我說我已經把錢給你寄去了,今年就不回去了。母親聽著,半天不說話。我能從中感覺出母親那種深深的失望。因為我知道母親並不在乎錢,而是想讓我回家過年。母親過了好一會,說,你當老師的過年都放那長時間的假,咋就不回來了?於是,我就編個理由給母親,說實是不能回去了。母親顯得很失望,就說不回來就不回來了,我給你把魚都燻好了。因為她知道我喜歡吃家鄉的燻魚。
自從父親去世以後,我過年再說給母親寄錢,母親就說她不要錢了,非要我回家過年。而且,我也知道母親平時一人孤孤單單,盼望我們都整整地盼了一年了,我不能讓她失望。所以,這十多年裡,我每年都要回老家看望母親。母親為了我們,一生經歷了許多的坎坷和苦難。可等我們大了,都飛了出去,沒有人陪在她的身旁。特別是去年,她的眼睛患有白內障,連往熱水瓶裡灌開水都看不見。有一次,她把一百元錢掉在了火爐上,燒了一半時,讓我弟弟的女兒看到了。等孫女把燒了一半的錢從火中取出來時,讓我媽心疼也好些天。那段時間,她就感覺非常地無奈和無助。我聽到這事之後,剛好我已退居二線,就在年前早早地回到了家裡,陪她在一起。可是,當我年後離家時,她卻不想讓我離開,這是她多少年來第一次有這種想法和要求。儘管我哥、我大妹和我弟都在當地,三天兩頭地過來給她送些東西,可是,她還是渴望有人陪在她的身邊。因為就在半年前,她因踩著椅子往大櫃子裡放被子裡,一下子從椅子上後仰著跌倒在水泥地上,如果不是搶救及時,恐怕早就沒命了。她畢竟是86歲的高齡了,哪能經得起這種閃失?
因為母親一人呆在家裡,我們平時只能打個電話問候一下,所以,每到過年時,就急著要回家去看望她。今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