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5章 春江花月夜(上),詩意的情感,紀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筆研墨,一旁掌燈。他觸景生情,感慨萬千,飽醮汁墨,揮筆疾書,寫道: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離情別緒是古代文人寫詩作詞的永恆主題。而這如夢如幻一般的春江明夜,讓詩人不禁湧起對家人的一往深情。撫今追昔,奔波一世,此時已是年過半百,卻是功名甚微,回想與家人多年的傷情別離,感慨月夢花香,越發感到心中的孤單與悲涼。感懷之極,一陣悲涼襲上心來,淚水模糊了眼簾。

張若虛為揚州人,父母已年近七旬,婦人已是三十許多,膝下有一兒一女,兒子已十七,女兒今十一。自十八歲起出外求取功名,至今已有二十七年。這二十七年中,因山隔水阻,路途千里,他回家的時間只有寥寥數次。他思念最多,眷戀最甚的是婦人。

婦人金鳳,原是揚州春霄茶館的一名賣唱的歌女,天生麗質,聰慧伶俐,從小受到家庭的藝術薰陶,練就一副金嗓子,常隨父親到春霄茶館賣唱,每當父親玉笛吹起,她高歌一曲,頓時,整個春霄茶館便如痴如醉。但張若虛只是有所聽聞,並未親眼所見。

二十年前,那時他已是二十五歲,已為河南中下縣丞九品上官職。那年春季,他求得功名,衣錦還鄉,父母甚喜,卻也為他未曾婚娶而甚憂。雖有多名富家小姐登門相見,可是,皆因容貌不秀,神色不雅或是嬌媚過甚而被他一一回絕。這讓父母好是苦惱憂慮。

揚州為京杭大運河之繁華都市,運河古渡為水陸要塞,貨貿集市。街道自古為官府要人和社會名流所佔居,蓋滿了青磚灰瓦的高房大院。座座樓房雕樑畫棟,飛簷斗拱,精緻華麗,氣勢恢宏。沿街兩側酒肆、茶館、飯店、旅社、藥鋪、雜貨鋪、油鹽店櫛比鱗次,一家連著一家。行人遊客,人來車往,絡繹不絕。入夜,店鋪燈火通明,香氣滿街,紅塵百世,美女如雲。到處是一派歌舞生平的繁華景象。

一日戌時,天色雖黑未晚,他與舊時好友飲酒之後,從街道的春霄茶館門前走過,聽到有人在唱《後庭花》。《後庭花》又叫《玉樹後庭花》,以花為曲名,本是樂府民歌一種情歌的曲子。南北朝末代皇帝陳後主陳叔寶填寫新詞,詞為“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此歌為宮廷樂府之經典,能在民間聽得,自然讓張若虛感到驚異。他側耳傾聽,這歌唱得悽婉清麗,幽怨纏綿。

於是,他忍不住地進到了茶館,見茶館裡坐滿了人,在幾十張茶桌的中間,有一位中年男人長笛橫吹,娓娓動聽。一位妙齡女子在清歌曼唱,款款深情。那歌聲如鶯啼鳳鳴,餘音繞樑,彷彿把人的心要溶化了。再看那女子的容貌,更是清明靈秀,美豔如花,讓人看去,由不得要有“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感嘆和驚訝。因為所有的茶桌都被人點據,他只好站在過道上朝那女子目不轉睛地看著。他向別人打聽,得知那女子叫金鳳,今年一十七歲,尚未婚嫁。

夜裡,張若虛滿腦子只裝著那位金鳳姑娘,想著她的明媚笑臉,想著她的金歌玉喉,一夜未曾入眠。第二天天未黑,他早早就來到茶館,要了那張離演唱地點最近的桌子,一直等著。等到演唱開始,他連續三次點唱《後庭花》,這自然引起了金鳳姑娘對他的注意。連續三天五日如此這般,金鳳自然看出了這位身著九品官服儀表堂堂的男子對她的深情與迷戀,而她也在仰慕著他的斯文儒雅和英俊瀟灑。當張惹虛將一首求愛的情詩給她之後,她很快就回了他一首詩,委婉地表達了對並蒂蓮開,鴛鴦相依的嚮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我怎麼穿越成楚雲飛了?

遙遠沒多遠